《小市》

时间: 2025-02-04 15:44:29

小市门前沙作堤,杏花虽落不沾泥。

客心尚壮身先老,江水方东我独西。

蹔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子规应笑飘零惯,故傍茆檐尽意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市门前沙作堤,
杏花虽落不沾泥。
客心尚壮身先老,
江水方东我独西。
蹔憩轩窗仍汛扫,
远游书剑亦提携。
子规应笑飘零惯,
故傍茆檐尽意啼。

白话文翻译:

小市的门前沙堆成堤,杏花虽已凋落却没有沾染泥土。游子心中依然壮志凌云,身体却早已衰老。江水正向东流淌,我却独自向西而去。偶尔在窗前休息,心中仍然想着那汛期的清扫;远游的书信和剑都随身携带。杜鹃鸟或许在嘲笑我习惯了漂泊,依旧在茅屋檐下尽情啼鸣。

注释:

  • 小市:小集市或小镇。
  • 杏花:春天的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客心:游子的心,指漂泊在外的心情。
  • 尚壮:仍然壮健,充满活力。
  • 独西:独自向西,表示游子的孤独与漂泊。
  • 蹔憩:暂时休息。
  • 汛扫:指春季的清扫,通常与春雨有关。
  • 子规:杜鹃鸟,常与悲伤、离别相关。
  • 茆檐:茅草做的屋檐,指简陋的居所。

典故解析:

  • 子规:古代文人常借用杜鹃鸟的叫声来抒发离别的情感,因其在春天时节啼叫,更加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 杏花:在古诗词中常象征青春与美好,但此处则暗示时光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号放翁,晚号陆放翁,生于绍兴,卒于杭州。他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因其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而闻名。陆游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一生中屡遭挫折、政治失意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陆游的《小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春日小市的心境。诗的开头“沙作堤”描绘了小市的宁静与自然,杏花的凋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自述“客心尚壮身先老”,表达了他内心的壮志与外在的衰老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江水方东我独西”的对比,生动展示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问:“为什么我不能随大流,而是要独自一人?”随后,诗人提到“远游书剑”,这不仅是对理想的追寻,也是对人生旅途的追忆与总结。最后,杜鹃鸟的啼鸣在这里成为一种情感的共鸣,似乎在嘲笑诗人的漂泊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刻,意象丰富,展示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融合了个人经历与普遍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市门前沙作堤:描绘了小市的自然环境,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杏花虽落不沾泥:虽然美好的事物已经凋零,但仍保持着一份清净。
    • 客心尚壮身先老:游子心中依然充满抱负,但身体却已消逝了青春。
    • 江水方东我独西:描绘了游子的孤独与逆流而行的状态。
    • 蹔憩轩窗仍汛扫:在窗前短暂休息,依旧想着生活的琐事。
    • 远游书剑亦提携:表达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坚守。
    • 子规应笑飘零惯:杜鹃鸟的嘲笑恰恰反映了游子内心的失落感。
    • 故傍茆檐尽意啼:杜鹃在茅屋檐下啼鸣,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游子心境与身体状态的对比,突显出内心的矛盾。
    • 拟人:杜鹃鸟被赋予情感,反映了游子的心情。
  • 主题思想

    • 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蕴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小市:象征着归宿与宁静。
  • 杏花:象征美好与青春,暗示逝去。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程。
  • 子规: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带有深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杏花”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悲伤与失落
    C. 时光的流逝

  2. 诗人的心境如何表现? A. 快乐与满足
    B. 孤独与无奈
    C. 自信与骄傲

  3. “江水方东我独西”中的“独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属感
    B. 迷茫与孤独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陆游的《小市》,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李白更偏重于豪放的个性,而陆游则流露出细腻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