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窗影修篁摇翠葆》

时间: 2025-04-28 02:05:56

窗影修篁摇翠葆。

墙阴幽径连芳草。

蓦地雨来荷叶闹。

香更好。

乱烟浮动红云岛。

稚柳千条丝袅袅。

柳边宜着兰舟小。

世态纷纷何足校。

收桂棹。

呜呜且和渔家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窗影修篁摇翠葆
作者: 许有壬 〔元代〕

窗影修篁摇翠葆。
墙阴幽径连芳草。
蓦地雨来荷叶闹。
香更好。
乱烟浮动红云岛。
稚柳千条丝袅袅。
柳边宜着兰舟小。
世态纷纷何足校。
收桂棹。
呜呜且和渔家傲。

白话文翻译

窗外竹影摇曳,映衬着翠绿的竹叶。
墙阴下的幽静小径通向芳香的野草。
忽然间,雨水落下,荷叶随着雨声喧闹。
香气更加浓郁。
缭绕的烟雾在红云岛上浮动。
嫩柳千条如丝一般轻柔飘动。
在柳树旁,适合停靠一只小兰舟。
世态纷繁复杂,何必去较量分争。
收好桨儿,呜呜地唱着渔家傲的曲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翠葆:翠绿的竹叶。
  • 幽径:幽静的小路。
  • 蓦地:突然。
  • 荷叶:指荷花的叶子。
  • 香更好:指香气更加浓郁。
  • 乱烟:指烟雾缭绕的景象。
  • 稚柳:幼嫩的柳树。

典故解析

  • 渔家傲:是一种词牌名,通常表达渔民生活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有壬,元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世态纷扰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水乡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无奈。开篇以“窗影修篁摇翠葆”引入,勾勒出窗外竹影摇曳的生动画面。接着,诗人描写了墙阴下的小径与芳草的幽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蓦地雨来荷叶闹”,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雨来时荷叶的动感,仿佛能听到雨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生机和活力。之后,诗人将视线转向远处的景象,“乱烟浮动红云岛”,描绘了云雾缭绕的美丽岛屿,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层次。

在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象之余,诗人也表达了对世态纷繁的淡然态度,“世态纷纷何足校”,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强调不必过于计较世事的纷扰。最后,诗人以“收桂棹”结束,意味收桨归来,回归宁静生活,传达出一种归隐的理想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影修篁摇翠葆:窗外的竹影在阳光下摇曳,映衬出翠绿的竹叶,生动而清新。
  • 墙阴幽径连芳草:墙阴处的小路通向芳香的野草,营造出幽静的自然环境。
  • 蓦地雨来荷叶闹:忽然间,雨水落下,荷叶随之喧闹,展现出自然的活力。
  • 香更好:此时的香气愈发浓郁,令人愉悦。
  • 乱烟浮动红云岛:缭绕的烟雾在红云岛上飘动,增添了神秘感。
  • 稚柳千条丝袅袅:嫩柳如丝般轻柔摇曳,展现了春意盎然。
  • 柳边宜着兰舟小:在柳树旁,适合停靠一只小船,描绘出闲适的生活状态。
  • 世态纷纷何足校:世间纷扰何必去争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收桂棹:收起船桨,准备回归宁静的生活。
  • 呜呜且和渔家傲:吟唱着渔家傲的曲调,表达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稚柳千条丝袅袅”,将柳条比作丝,增添了柔美的意象。
  • 拟人:如“荷叶闹”,赋予荷叶以人的情感,使画面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词运用了对仗的方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纷扰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一个清新、和谐的渔家生活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影: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修篁:代表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荷叶:象征着清新与灵动。
  • 稚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兰舟:象征着闲适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开头描写了什么景象? a) 雨水淋漓
    b) 窗外的竹影
    c) 柳树摇曳

  2. 诗中提到的“世态纷纷何足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世事的激烈争论
    b) 对纷扰的超然态度
    c) 对生活的无奈

  3. “收桂棹”在诗中意指什么? a) 收起桨,准备出航
    b) 收起桨,回归宁静生活
    c) 收起桨,去探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同样描绘渔家生活的诗作,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夜江边的美景,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比较许有壬的《渔家傲》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李白的诗更注重气势与豪情,而许有壬则更显细腻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