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

时间: 2025-01-27 05:37:51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水的远景和夜晚的宁静。水面映照着秋天的色彩,河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澈。我们行走时跟随皎洁的明月,而坐着时却失去了那两朵孤云。此时的露水让人感觉湿润,风的面容又在何处醉人呢?沉浸在这里,各有各的乐趣,怎能比得上汉代的三位君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漂浮、显现。
  • :洗净、冲刷,此处指水流清澈。
  •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象征光明和宁静。
  • 孤云:孤单的云彩,寓意孤独。
  • :清晨的露水,象征湿润和清新。
  • :醉意、陶醉。
  • 淹留:沉浸、留恋。
  • 汉三君:指汉代的三位君主,取材于历史典故,象征风流人物。

典故解析

  • 汉三君:指汉代的三位贤君,通常被认为是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象征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庵,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提倡“诗言志”,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王安石的诗风常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政治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峰。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湖面与秋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新开湖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以清晰的画面感展现了秋水与夜色的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诗人以“行随一明月”来描绘行走时的愉悦感受,但紧接着“坐失两孤云”则表现了对孤独的反思,似乎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身的孤寂。

诗中的“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通过描写露水与风的感受,加深了夜晚的清新和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最后一句“不比汉三君”,则是将个人的乐趣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境遇的谦逊。

整体而言,王安石的这首诗在抒情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历史典故的深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远浮秋色:远处的水面映衬着秋天的色彩,给人以清新之感。
  2. 河空洗夜氛:河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澈,仿佛在洗净夜晚的浮尘。
  3. 行随一明月:在行走时,仿佛与明亮的月光同行,感受宁静。
  4. 坐失两孤云:坐着时却失去那两朵孤独的云彩,暗示内心的孤独。
  5. 露发此时湿:此时的露水湿润了大地,让人感到清新。
  6. 风颜何处醺:不知风的面容在哪儿,暗含醉意。
  7. 淹留各有趣:沉浸在此地,各自有各自的乐趣。
  8. 不比汉三君:无法与历史上的汉代三君相比,表现出自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营造出画面感。
  • 对仗:如“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敬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丰收,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明月:代表着清明、纯净的情感。
  • 孤云:象征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露水:代表清新与生命力,象征着自然的恩赐。
  • :象征自由与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三君”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君主?
    A. 唐代
    B. 汉代
    C. 宋代

  2.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宁静
    C. 夏天的热烈

  3.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迷茫
    B. 光明与宁静
    C. 黑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这首诗注重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偏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均以月亮为意象,但情感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