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五首》
时间: 2025-01-26 07:36: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书五首
作者: 司空图〔唐代〕
情知了得未如僧,客处高楼莫强登。
莺也解啼花也发,不关心事最堪憎。
自有池荷作扇摇,不关风动爱芭蕉。
只怜直上抽红蕊,似我丹心向本朝。
曾看轻舟渡远津,无风著岸不经旬。
只缘命蹇须知命,却是人争阻得人。
上谷何曾解有情,有情人自惜君行。
证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新店南原后夜程,黄河风浪信难平。
渡头杨柳知人意,为惹官船莫放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在高楼之上,虽知禅僧的清净心境,却不愿强行攀登。黄莺啼鸣,花朵绽放,与我心中烦恼无关,这种无关的情绪让人更加厌恶。池塘的荷叶轻摇,风吹芭蕉,却与我的情感无关。只愿为了这份深情,向朝廷表达我的忠心。曾经我看见轻舟渡过远方的水面,在无风的日子里,船停靠在岸边,难以继续前行。因为命运多舛,知晓命运的艰辛,却总有人阻止他人追求各自的目标。上谷的山水从未懂得情感,而有情的人却珍惜彼此。因缘池畔的愿望,希望今生的情感能在来世延续。夜晚的旅途在黄河的波涛中艰难行进。渡头的杨柳似乎懂得人心,却为何要让官船不受阻碍?
注释
- 情知了得:了解、明白的意思。
- 莫强登:不要强行攀登。
- 莺也解啼:黄莺会鸣叫。
- 不关心事:与烦恼无关。
- 池荷作扇摇:池塘的荷叶像扇子一样摇动。
- 丹心向本朝:忠心向着当前的朝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长,号长风,擅长诗歌、词赋与散文。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纷扰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偶书五首》是司空图的一部重要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对人生、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达了对无关事物的厌恶和对理想的追求。作者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高楼、黄莺、荷叶等意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在诗的开头,作者表现出对禅僧清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又不愿意强行进入这种境界。接着,通过对黄莺鸣叫和花朵绽放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烦恼的漠然。此时,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不要被这些喧嚣所困扰。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池塘的荷叶和芭蕉,表现出对内心情感的独立与坚守。尤其是“只怜直上抽红蕊”,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忠诚的执着。最后,诗人提到的黄河波涛与杨柳,却暗示出人生旅途的艰难和对情感的珍惜。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表达出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知了得未如僧:表达对禅僧心境的向往,但知道自己无法做到。
- 客处高楼莫强登:在他乡高楼上,不应强求自己去追求高处的境界。
- 莺也解啼花也发:自然界的生机与自己的烦恼无关。
- 不关心事最堪憎:对无关的世俗烦恼感到厌恶。
- 自有池荷作扇摇:自然的美景依然存在。
- 不关风动爱芭蕉:对自然的欣赏与个人情感的无关。
- 只怜直上抽红蕊:对忠诚与理想的渴望。
- 似我丹心向本朝:忠心于朝廷,抒发对理想的坚守。
- 曾看轻舟渡远津:回忆曾经的旅途。
- 无风著岸不经旬:命运的无常和停滞。
- 只缘命蹇须知命:命运多舛,应当知晓自己的命运。
- 却是人争阻得人:人们之间的竞争与阻碍。
- 上谷何曾解有情:山水无情,人却有情。
- 有情人自惜君行:有情人会珍惜彼此的相处。
- 证因池上今生愿:为池畔的愿望而感动。
- 的的他生作化生:希望来世能够重聚。
- 新店南原后夜程:描绘夜间旅途的艰辛。
- 黄河风浪信难平:黄河的波涛象征人生的波折。
- 渡头杨柳知人意:杨柳似乎懂得人的情感。
- 为惹官船莫放行:对社会规则的无奈和抵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感受,如“池荷作扇摇”形象地表达内心的清凉与宁静。
- 拟人:将自然赋予人性,如“渡头杨柳知人意”,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加了音律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情感及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 莺、花:自然的生命力,代表无忧无虑的状态。
- 池荷、芭蕉: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象征个人内心的安宁。
- 红蕊:忠诚与理想的象征。
- 黄河:象征人生的波折与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忠诚与理想?
A. 黄河
B. 红蕊
C. 高楼
D. 莺 -
“无风著岸不经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旅途的期待
B. 对命运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惜 -
诗中提到的“杨柳”代表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情的理解
C. 理想的追求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高处的壮丽,反映人生的追求。
- 李白《将进酒》:表达豪情与对人生的无畏。
诗词对比:
- 司空图 vs. 王之涣:两者都表现了对高处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描写,但司空图更侧重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而王之涣则表现出豪放的气魄与壮丽的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通过以上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偶书五首》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蕴含的哲理,帮助读者在诗词的世界中找到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