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憩杜桥馆》

时间: 2025-04-29 04:12:39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

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憩杜桥馆
作者:周邦彦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
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茅草屋中,鸡在啄食场地,孩子在哭着要衣服,天上已经降下了霜。
密林逐渐展现出山的颜色,枫叶已经枯萎,秋风中发出琅琅的声响。
清酒和白羽毛已经被我弃置已久,黄菊和紫萸的香气让我想要去欣赏。
岁月流逝至此愈加急促,仿佛决堤的积水无法防止。
唉,我的齿发已非昔日之物,想起内心的热情如同涫汤般炽热。
我曾见唐朝的吕洞宾,跪行向他请教求道之法。
我已斋心千日,百事已了,想要消除内心的忧虑,复归青春的光华。
岂能因忧世事而浑浑噩噩,黄金虽在腰间,却只能埋在土囊中。

注释:

  • 寒茅:指用茅草建成的简陋住所。
  • 愔愔:形容安静、沉寂的样子。
  • 儿啼索衣:孩子在哭着要衣服。
  • 陨霜:指降霜。
  • 密林渐放:密林逐渐显露出山的颜色。
  • 振稿声琅琅:风中枫叶摇曳发出的清脆声音。
  • 清浆和白羽:指酒和羽毛,具有象征意义。
  • 岁行及此去愈疾:岁月流逝得越来越快。
  • 涫汤:形容热情如开水般炽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江苏扬州人。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婉约著称,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晚憩杜桥馆》创作于周邦彦晚年,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对宁静和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歌鉴赏:

《晚憩杜桥馆》是一首具有浓厚个人情感和自然描写的诗作。开篇以“寒茅愔愔鸡啄场”引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略显苍凉的环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诗人在这个寒冷的早晨,听到鸡鸣和孩子的哭声,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描绘了密林、山色和秋枫的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通过“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显示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感到内心的焦虑加剧,仿佛无法抵挡时间的无情。

最后几句提到吕洞宾,表明诗人向道家思想的向往,渴望通过修身养性来消除内心的烦恼。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领悟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茅愔愔鸡啄场:描绘了一个寒冷、安静的环境,鸡在啄食,生活气息浓厚。
  2. 儿啼索衣天陨霜:孩子的哭声与天冷的霜降形成对比,显示了生活的不易。
  3. 密林渐放山色入:自然景色逐渐展现出美丽的山色,象征着希望。
  4. 枫枯振稿声琅琅:风吹动枫叶,发出悦耳的声音,体现了秋天的韵味。
  5. 清浆白羽弃已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遗弃与怀念。
  6. 黄菊紫萸看欲香:对黄菊和紫萸的香气的向往,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7. 岁行及此去愈疾:岁月流逝得越来越快,诗人感到时间无情。
  8. 若决积水难提防:比喻时间流逝的不可控制。
  9. 嗟予齿发非故物:感叹自己的衰老,不再年轻。
  10. 念此内热如涫汤:内心的热情仍然炽热。
  11. 原见唐朝吕墨客:提到吕洞宾,追求道教的精神。
  12. 斋心千日百事毕:表达自己对道教修行的追求。
  13. 消我含雪还韶光:希望消除内心的烦恼,恢复青春的光彩。
  14. 岂饶蒿目忧世事:不愿因世事而烦恼,向往超脱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内热如涫汤”,通过比喻表达内心的炽热情感。
  • 拟人:如“枫枯振稿声琅琅”,赋予自然声音以人性的特征。
  • 对仗:如“清浆白羽”与“黄菊紫萸”,形成和谐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茅: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鸡啄场:生活的琐碎与日常。
  • 黄菊紫萸: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 岁行:时间流逝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茅”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用茅草建成的房屋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乐器
  2. 诗人提到的“吕墨客”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吕洞宾
    • D. 白居易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表现了哪些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周邦彦的《晚憩杜桥馆》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个性与自由的思想。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迥异,各具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

相关诗句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下一句是什么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上一句是什么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下一句是什么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上一句是什么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下一句是什么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上一句是什么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下一句是什么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上一句是什么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下一句是什么

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上一句是什么

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下一句是什么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上一句是什么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下一句是什么

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上一句是什么

寒茅愔愔鸡啄场,下一句是什么

儿啼索衣天陨霜。上一句是什么

儿啼索衣天陨霜。下一句是什么

密林渐放山色入,上一句是什么

密林渐放山色入,下一句是什么

枫枯振稿声琅琅。上一句是什么

枫枯振稿声琅琅。下一句是什么

清浆白羽弃已久,上一句是什么

清浆白羽弃已久,下一句是什么

黄菊紫萸看欲香。上一句是什么

黄菊紫萸看欲香。下一句是什么

岁行及此去愈疾,上一句是什么

岁行及此去愈疾,下一句是什么

若决积水难提防。上一句是什么

若决积水难提防。下一句是什么

嗟予齿发非故物,上一句是什么

嗟予齿发非故物,下一句是什么

念此内热如涫汤。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