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四山积雪》

时间: 2025-01-11 08:38:48

寒透重衾可折胶,雨声瑟瑟风飕飕。

安排雪句吟春晓,果见青山尽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透重衾可折胶,雨声瑟瑟风飕飕。安排雪句吟春晓,果见青山尽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早晨,厚重的被子都快被冻裂,雨声淅淅沥沥,风声呼啸。诗人在春天的清晨,吟咏着雪中的景象,果然看到青山都披上了白色的雪衣。

注释:

字词注释:

  1. 寒透:寒气透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2. 重衾:厚重的被子,用来抵御寒冷。
  3. 折胶:形容被子因寒冷而变得僵硬,似乎可以折断。
  4. 瑟瑟:形容雨声细小而频繁的样子。
  5. 飕飕:形容风声,轻快而有劲。
  6. 安排:安排、组织,指创作和吟咏。
  7. 雪句:指描绘雪的诗句。
  8. 春晓:春天的早晨。
  9. 白头:意指山头被雪覆盖,变成白色。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白头”一词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白雪覆盖的情景,暗含自然的变化与季节的交替,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咏物、抒情见长,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寒冷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积雪和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诗歌鉴赏:

《晓起四山积雪》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冬春交替时节的自然美景。开头两句以“寒透重衾可折胶”引入,直接表达出严寒的早晨,厚重的被褥已无法抵挡刺骨的寒风,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雨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早晨的交响乐,极具动感。诗的后半部分“安排雪句吟春晓”,诗人通过吟咏雪的句子,表现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与遐想,恰如其分地将春天的气息与冬天的严寒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春天的希望。最后一句“果见青山尽白头”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青山被白雪覆盖,形成了极为美丽的画面,既展现了冬天的沉静,也暗示了春天的来临。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透重衾可折胶:重衾因寒而透,形象地描绘出寒冷的程度。
  2. 雨声瑟瑟风飕飕:雨声与风声的交织,传达出清晨的寒意与孤寂感。
  3. 安排雪句吟春晓:诗人通过吟咏雪的句子,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4. 果见青山尽白头:最终看到白雪覆盖的青山,形成美丽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声瑟瑟风飕飕”,通过音韵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雪、雨、风赋予了声音与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动性和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寒中的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轮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严冬,带有孤寂与寂静之感。
  2. :象征纯洁与希望,隐喻春天的来临。
  3. 青山:代表自然的常青,象征生命的永恒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透重衾可折胶”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温暖的春天
    • B. 寒冷的早晨
    • C. 炎热的夏季
  2. “果见青山尽白头”中的“白头”指的是什么?

    • A. 青山被雨淋湿
    • B. 青山覆盖了白雪
    • C. 青山上长满了白色的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阳枋的《晓起四山积雪》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描绘春天与自然变化的主题,但阳枋更侧重于冬春交替的细腻刻画,而杜甫则通过战争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春天的期盼,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