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凌波采莲图》

时间: 2025-01-27 03:28:20

绰约风姿云雾衣,波心新月映明辉。

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凌波采莲图 绰约风姿云雾衣,波心新月映明辉。 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

白话文翻译:

她的风姿绰约,如同穿着云雾般的衣裳,波心中新月映照着明亮的辉光。 夜深时折得一缕清香离去,烟霭迷茫,不知飘向何方。

注释:

  • 绰约:柔美、婉约的样子。
  • 风姿:风度和姿态。
  • 云雾衣:形容衣裳轻盈飘逸,如同云雾。
  • 波心:水波的中心。
  • 新月:初出的月亮。
  • 明辉:明亮的光辉。
  • 更深:夜深时分。
  • 清香:指莲花的香气。
  • 烟霭:烟雾和云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采莲的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采莲女子的风姿和夜晚的静谧美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风姿绰约的采莲女子。首句“绰约风姿云雾衣”,用“云雾衣”形容女子的衣裳轻盈飘逸,如同云雾,展现了女子的柔美和婉约。次句“波心新月映明辉”,将新月的光辉映照在水波中心,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明亮的画面。后两句“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则表达了夜深时女子折得一缕莲花的清香离去,而烟霭迷茫,不知飘向何方,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幽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绰约风姿云雾衣”:这句诗用“绰约”形容女子的风姿,再用“云雾衣”比喻其衣裳的轻盈飘逸,形象生动。
  2. “波心新月映明辉”:这句诗描绘了新月的光辉映照在水波中心,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明亮的画面,富有诗意。
  3. “更深折得清香去”:这句诗表达了夜深时女子折得一缕莲花的清香离去,动作细腻,情感含蓄。
  4. “烟霭不知何处归”:这句诗用“烟霭”形容夜晚的迷茫,表达了女子离去后的神秘和幽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雾衣”比喻女子的衣裳轻盈飘逸。
  • 拟人:如“烟霭不知何处归”赋予烟霭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采莲女子和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意象分析:

  • 云雾衣:象征女子的轻盈和飘逸。
  • 新月:象征夜晚的宁静和明亮。
  • 清香:象征莲花的纯洁和美好。
  • 烟霭:象征夜晚的迷茫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绰约风姿云雾衣”形容的是: A. 女子的风姿 B. 女子的衣裳 C. 女子的容貌 D. 女子的动作
  2. “波心新月映明辉”中的“波心”指的是: A. 水波的中心 B. 水波的边缘 C. 水波的表面 D. 水波的底部
  3. “更深折得清香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宁静 D. 神秘
  4. “烟霭不知何处归”中的“烟霭”象征什么? A. 夜晚的迷茫 B. 夜晚的明亮 C. 夜晚的宁静 D. 夜晚的热闹

答案:1. A 2. A 3. C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描绘了小池边的静谧景色,与本诗的宁静意境相近。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与本诗的夜晚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杨冠卿的《题凌波采莲图》与杨万里的《小池》: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人物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冠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