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坛铿尔瑟声稀,剑佩三千羽盖飞。独对春风吟咏处,从今愿学舞雩归。
白话文翻译: 在杏坛上,琴瑟的声音稀疏而悠扬,三千剑士的佩剑如同羽毛般轻盈飞舞。独自面对春风吟唱,从今以后,我愿意学习那舞雩的归去。
注释:
- 杏坛:古代讲学的地方,这里指学术或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
- 铿尔: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瑟声稀:琴瑟的声音稀疏,形容环境宁静。
- 剑佩:佩剑,指武士的装备。
- 羽盖飞:形容剑佩轻巧如羽毛飞舞。
- 舞雩归: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这里指归隐或回归自然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场合,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日的学术聚会中,诗人感受到春风的和煦,联想到归隐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杏坛上的宁静和剑士的轻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杏坛铿尔瑟声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学术环境,而“剑佩三千羽盖飞”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武士的轻盈和自由。最后两句“独对春风吟咏处,从今愿学舞雩归”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春风中吟唱,学习那归隐的舞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杏坛铿尔瑟声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学术环境,琴瑟的声音稀疏而悠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 剑佩三千羽盖飞: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剑士的佩剑轻巧如羽毛飞舞,展现了武士的轻盈和自由。
- 独对春风吟咏处:诗人独自面对春风吟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从今愿学舞雩归: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春风中吟唱,学习那归隐的舞蹈。
修辞手法:
- 夸张:“剑佩三千羽盖飞”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视觉效果,使读者感受到武士的轻盈和自由。
- 比喻:“剑佩三千羽盖飞”中的“羽盖飞”比喻剑佩轻巧如羽毛飞舞,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宁静的学术环境和武士的轻盈自由,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春风中吟唱,学习那归隐的舞蹈。
意象分析:
- 杏坛:象征学术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
- 铿尔瑟声稀:象征宁静和高雅的氛围。
- 剑佩三千羽盖飞:象征武士的轻盈和自由。
- 春风:象征自然和自由的生活。
- 舞雩归:象征归隐和回归自然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杏坛”指的是什么? A. 古代讲学的地方 B. 古代祭祀的地方 C. 古代战场 D. 古代宫殿 答案:A
-
诗中的“舞雩归”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 B. 古代战争时的一种舞蹈 C. 古代宴会时的一种舞蹈 D. 古代宫廷时的一种舞蹈 答案:A
-
诗中的“剑佩三千羽盖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隐的愿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冠卿的《又用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杨冠卿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学术氛围和武士的轻盈,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冠卿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背景。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归隐诗的传统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