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雪》

时间: 2025-01-25 00:51:53

前日春风初摆条,昨夜雪飞深一尺。

北帝及腊不行令,东皇发煦遭尔厄。

侵时夺气四时错,欲问上天何不责。

天高地厚语难通,俛首下土徒叩额。

或言莫信难可闻,鹤鸣至微犹不隔。

休问天,问颜跖。

休看花,看垄麦。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二月四日雪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前日春风初摆条,
昨夜雪飞深一尺。
北帝及腊不行令,
东皇发煦遭尔厄。
侵时夺气四时错,
欲问上天何不责。
天高地厚语难通,
俛首下土徒叩额。
或言莫信难可闻,
鹤鸣至微犹不隔。
休问天,问颜跖。
休看花,看垄麦。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春风刚刚吹动柳条,昨夜下的雪已经深了一尺。北帝和腊月并没有下令,东皇的温暖反而遭遇了你的厄运。时节被侵占,四季错乱,想问上天为何不责罚。天地高远,言语难以沟通,低头在大地上徒然叩首。有人说不相信难以倾听,鹤的鸣叫虽微弱却依然不隔。别问天,问颜跖(指问人间的事)。别看花了,看看垄上的麦子吧。

注释:

  • 北帝:指北方的神灵,象征冬天的严寒。
  • 东皇:指春天的神灵,象征温暖。
  • 侵时夺气:意为时节被侵犯,气候错乱。
  • 俛首下土:低头叩首,表示对天地的敬畏或无奈。
  • 颜跖:古代一位著名的哲人,意指要关注人间的事物而非天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与苏轼并称。他的诗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事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二月,正值春季,然而突如其来的大雪却让春天的气息减弱,表现了自然的无常和人对自然的无奈。同时,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时节变换的感慨和对天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二月四日雪》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雪的意外来临。诗的开头通过对比春风和雪的描写,展现了气候的突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接着,诗人以“北帝及腊不行令”表达对自然规律的不满与困惑,进一步引入了对天命的探讨。诗中反复提到“问天”,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和命运的无奈与渺小。

从更深层面来看,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世间事务的关注。他用“休问天,问颜跖”来强调人应关注自身的努力和现实,而非徒劳追问天意。最后,诗句“休看花,看垄麦”则引导读者回归生活,关注眼前的麦子,寓意实际和务实,这种从自然到人事的转变,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日春风初摆条:描绘春风刚刚吹动柳条,预示春天的来临。
  • 昨夜雪飞深一尺:突如其来的大雪,形成鲜明对比。
  • 北帝及腊不行令:北方的神灵不再主宰寒冷,表明时节的混乱。
  • 东皇发煦遭尔厄:春天的神灵也遭遇了不幸,暗示自然的无常。
  • 侵时夺气四时错:四季错乱,时间的侵占。
  • 欲问上天何不责:对自然失调的质疑,想向上天请教。
  • 天高地厚语难通:人与自然沟通的无奈。
  • 俛首下土徒叩额:低头叩首,表示对天地的敬畏。
  • 或言莫信难可闻:有人劝说不要相信天意,难以倾听。
  • 鹤鸣至微犹不隔:鹤的鸣叫微弱却依然能够传递信息。
  • 休问天,问颜跖:强调不必询问天意,应关注人事。
  • 休看花,看垄麦:引导读者关注现实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春风与大雪的对比,突显气候的变化。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情感和意志。
  • 排比:多次使用“休问天,休看花”,增强语气。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无常,反映了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身边的事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 :代表寒冷、无常和突发的变化。
  • 麦子:象征生活的实际和务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帝”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神灵
    • B. 冬天的神灵
    • C. 夏天的神灵
    • D. 秋天的神灵
  2. 诗中提到的“休看花,看垄麦”意在强调什么?

    • A. 关注自然的美
    • B. 关注生命的实际
    • C. 关注花的种植
    • D. 关注天气变化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雪》:李白
  • 《燕诗》:白居易

诗词对比: 《二月四日雪》与李白的《春雪》均描绘了春天的雪,但梅尧臣更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无奈与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表现雪的美感与诗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