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扬州
文天祥〔宋代〕
飘零无绪叹途穷,
搔首踟蹰日已中。
何处人声似潮泝,
黑云骤起满山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无奈和迷茫。诗人感叹自己行程的无尽与艰辛,时光已到正午,却依然难以找到方向。耳边似乎听到人声如潮水般向后涌来,但黑云骤然降临,山间的狂风又令他倍感压抑。
注释:
- 飘零:形容心情漂浮不定,失去目标。
- 无绪:没有头绪,指迷茫无助。
- 叹途穷:感叹旅途的尽头,指行程的无奈。
- 搔首踟蹰:形容焦虑不安,反复踱步。
- 似潮泝:像潮水一样向上涌来,喻人声繁多。
- 黑云骤起:突如其来的黑云,象征困境和压抑。
- 满山风:狂风吹拂,营造出一种凶险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宁死不屈,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诗歌多抒发忠贞和对故国的思念,风格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灭亡、文天祥被俘之际,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国家沦丧的忧虑。
诗歌鉴赏:
《至扬州》一诗,虽是简短之作,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诗人以“飘零无绪”开篇,直抒胸臆,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无奈与迷失。正午的阳光照耀下,诗人却感到四周的沉重与压抑,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
“何处人声似潮泝”,这句描绘了一种渴望与无奈的情感。人声如潮,仿佛在呼唤,但无法触碰;而“黑云骤起满山风”,则将这种渴望瞬间击溃,黑云象征着困扰与不安,狂风则是他心中不安情绪的外在表现。通过这两幅画面,诗人将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处境的悲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零无绪叹途穷:诗人感到迷茫与无助,叹息自己的旅途即将结束,似乎没有归宿。
- 搔首踟蹰日已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焦急不安的状态,正值中午,却无所适从。
- 何处人声似潮泝:人声的汹涌如潮水般涌来,暗示着人间的热闹与喧嚣,但对他却显得遥不可及。
- 黑云骤起满山风:黑云的突如其来与狂风的猛烈,象征着突发的危险与困境,让人心生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声似潮泝”,通过潮水的比喻,形象化地表现了人声的浩荡。
- 对仗:诗句中“飘零无绪”“搔首踟蹲”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黑云与狂风被赋予了情感,突显了环境的压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迷茫”、“无助”和“忧虑”展开,表达了文天祥在旅途中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与个人处境的无奈,揭示了历史中的悲剧与英雄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飘零:象征失落与无依无靠。
- 潮:代表人声的繁多与生活的喧嚣。
- 黑云:象征危机与困境的降临。
- 风:象征无情与不可控的外界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文天祥
D. 白居易 -
“何处人声似潮泝”中的“潮”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安静
B. 喧嚣与繁忙
C. 伤感
D. 宁静 -
诗中“黑云骤起”最能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压抑
D. 冷漠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至扬州》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前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后者则是对家国沦陷的痛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