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痛一月未愈自和前九首》

时间: 2025-01-26 04:19:00

无复燃藜照向,徒以亲灯观符。

掩卷嫌收秽史,绝缨骂玄老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复燃藜照向,徒以亲灯观符。
掩卷嫌收秽史,绝缨骂玄老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眼痛而无法再读书的无奈与失落,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再点燃火把来照亮前方的道路,只能在灯下空自观看符咒。合上书卷时,厌恶那些污秽的历史,愤怒地斥责那些老旧的教条和虚假的权威。

注释:

  • 无复:不再。
  • 燃藜:点燃藜草,古时用藜草作为火把。
  • 照向:照亮前方。
  • 徒以:只是,空有。
  • 亲灯观符:在灯下观看符咒,暗示无所事事。
  • 掩卷:合上书卷。
  • 嫌收秽史:厌恶那些肮脏的历史故事。
  • 绝缨:断绝缨带,象征斩断束缚。
  • 骂玄老奴:责骂那些老旧的教条。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燃藜”与“亲灯观符”,可以看作诗人对过去求知方式的怀念与反思。藜草作为火把的象征,曾用以照亮前行的道路,而“符”则可能暗指一些迷信或虚假的教条。诗人通过对这些过去象征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虚伪的愤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廷芝,号千山,晚号孤云,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其诗风豪放,直抒胸臆,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眼痛病重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因身体不适而对知识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个人的痛苦以及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凝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情。诗人用“无复燃藜照向”开篇,表达了因眼痛而失去读书的能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句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直白描述,更隐含了诗人对过去求知渴望的无奈与失落。

接下来的“徒以亲灯观符”,则是对现状的无奈叹息,诗人只能在微弱的灯光下空对书中的符咒,象征着他对知识的渴望被迫压抑,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掩卷嫌收秽史”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厌恶,指责那些不堪入目的故事与教条,展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最后一句“绝缨骂玄老奴”则将这种厌倦情绪推向高潮,诗人痛斥那些虚假的权威与教条,表现了他的反叛精神。

整首诗虽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既有对个人困境的反映,又有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复燃藜照向:失去点燃火把照亮前方的能力,暗示了失去前行动力。
  2. 徒以亲灯观符:只能在灯下看着符咒,感到无所作为。
  3. 掩卷嫌收秽史:合上书卷,厌恶那些肮脏的历史故事,表达对历史的不满。
  4. 绝缨骂玄老奴:斩断束缚,痛斥旧有教条,显示出对传统权威的反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灯光和符咒比作知识的象征,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 夸张:对历史的厌恶表现得极为强烈,突显诗人的情感冲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眼痛体验,反映出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与对社会虚伪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反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光明与知识的追求。
  • :象征明亮与希望。
  • :象征迷信与虚假。
  • :象征知识与历史的包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复燃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知识的渴望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身体的无奈
  2. “掩卷嫌收秽史”中“秽史”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历史
    • B. 不堪入目的历史
    • C. 不真实的历史
  3. 诗人对传统教条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赞美
    • B. 反感
    • C. 无所谓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杜甫的《春望》在描绘战乱带来的伤痛时,情感更加悲壮,而刘克庄则通过个人困境反映时代的虚伪与无奈。两位诗人都以个人的感受折射出广泛的社会问题,但各有侧重,前者更具历史感,后者则更具个人色彩。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