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太守赵右司惠诗求荔子适大风雨扫尽辄和》

时间: 2025-01-23 08:37:52

端明仙去谱犹存,珍重君侯拂藓痕。

法石白虽无一颗,太仓红已饱千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明仙去谱犹存,珍重君侯拂藓痕。
法石白虽无一颗,太仓红已饱千村。

白话文翻译:

明理的仙人已离去,但他的诗谱仍然留存。请珍惜您这位君子的身影,轻轻拂去上面的青苔。尽管法石的白色上没有一颗明珠,太仓的红色却已经让千村都丰盈饱满。

注释:

  • 端明:指端明正直的人,或代指某位明理的仙人。
  • 仙去:仙人已去世,指代高人不再。
  • 珍重:珍惜、重视。
  • 君侯:对人的尊称,表示对有地位之人的敬称。
  • 藓痕:青苔留下的痕迹。
  • 法石:传说中的一种石头,具有特殊的寓意。
  • 太仓:指丰收的地方,象征着富饶和繁荣。
  • 千村:无数的村庄,暗指广泛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俊,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灭亡,个人的诗风以清新、隽永、富有哲理著称。刘克庄在古诗方面造诣颇深,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交织在一起。诗中提到的“端明仙去”和“君侯”暗示了对先贤的怀念和对当下人们的期望,试图通过对过去的珍视来激励人们珍惜眼前。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展示了对人、事、物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端明仙去谱犹存”引入了对智慧与理想的追忆,表达了对已故高人智慧的怀念,启示人们应当珍惜和传承这些美好的品德与思想。而“珍重君侯拂藓痕”则是对当下人物的一种寄托与期待,强调了当代人的责任与使命感。

接下来的两句“法石白虽无一颗,太仓红已饱千村”进一步对比了理想与现实,虽然法石上没有瑰宝,象征着一些理想的破灭,但太仓的丰盈却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暗示着即使在失落中,也能找到快乐与生活的意义。这一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留给读者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端明仙去谱犹存:过去的明理仙人已经去世,而他的诗谱却仍然存在,象征着智慧的传承。
  2. 珍重君侯拂藓痕:希望珍惜现今的君子,轻轻拂去青苔,表现出对人物的尊重与期待。
  3. 法石白虽无一颗:法石的白色上没有一颗明珠,象征理想或宝贵事物的缺失。
  4. 太仓红已饱千村:太仓的红色象征丰收,已经让千村的百姓都得到了满足,表现了现实中的希望和丰盈。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法石”和“太仓”的对比,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 隐喻:将“法石”和“太仓”作为象征,寓意理想与生活的不同境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智慧的怀念、对当代人物的珍惜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态度,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人:象征智慧与高尚品德。
  • 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法石:象征理想与追求。
  • 太仓:象征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侯”指的是: A. 皇帝
    B. 高人
    C. 地位较高的人

  2. “法石白虽无一颗”中的“法石”象征着: A. 财富
    B. 理想
    C. 权力

  3. 这首诗的主题是: A. 只关注过去
    B.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C. 唯一追求财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
  • 《饮酒》(陶渊明):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克庄则更关注社会责任与未来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