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赤城中岩寺》

时间: 2025-01-26 01:45:52

浮世师休话,晋时灯照岩。

禽飞穿静户,藤结入高杉。

存没诗千首,废兴经数函。

谁知将俗耳,来此避嚣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赤城中岩寺
浮世师休话,晋时灯照岩。
禽飞穿静户,藤结入高杉。
存没诗千首,废兴经数函。
谁知将俗耳,来此避嚣谗。

白话文翻译:

在尘世中,师父不再谈论世俗的事情,唯有晋朝的古灯照亮了岩石。鸟儿飞过安静的窗户,藤蔓缠绕着高大的杉树。诗歌的存亡有千首,兴废的经书有几册。谁能知道我带着世俗的耳朵,来到这里是为了躲避喧嚣与谗言。

注释:

  • 浮世:指现实世界,世俗生活。
  • 师休话:指师父停止谈论世俗的事情。
  • 晋时:指晋朝时期,文化繁荣。
  • 禽飞:鸟儿飞翔。
  • 静户:安静的窗户。
  • 藤结:藤蔓缠绕。
  • 高杉:高大的杉树。
  • 存没诗千首:指诗歌的流传与消亡。
  • 废兴经数函:指经典经书的兴亡。
  • 俗耳:世俗的耳朵,指世俗的声音和喧嚣。
  • 避嚣谗:躲避喧闹与谗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朴,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多涉及隐逸与山水之美,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期,许多文人选择隐逸以避世俗纷扰,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赤城中岩寺》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尘世喧嚣的反思。首句“浮世师休话”,即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诗人不愿再沉浸于人世间的繁杂琐事,而是选择在这座岩寺中寻求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的“晋时灯照岩”,则以历史名人及其文化遗产为背景,暗示了诗人的文化自觉与对传统的尊重。

诗中“禽飞穿静户,藤结入高杉”描绘了寺中宁静的自然环境,鸟儿在安静的窗户前飞翔,藤蔓缠绕着高大的杉树,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隐逸生活景象。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宁静的渴望,正是许多士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存没诗千首,废兴经数函”则反映了诗人对文学的思考,诗歌与经典的兴衰变化,暗示着文化的无常与传承的艰难。最后一句“谁知将俗耳,来此避嚣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声音的厌烦,以及选择隐居的决心和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文化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浮世师休话”表达对世俗的拒绝,“晋时灯照岩”则引入历史的光辉,暗示文化的延续。
    • 第二联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三联中“存没诗千首”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思考,反映了文化的流转。
    •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世”比作喧嚣的世界,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拟人:鸟儿的飞翔与藤蔓的缠绕赋予自然生动的形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上下联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宁静、自然、文化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浮世:象征世俗生活的喧嚣与纷扰。
    • 晋时灯:代表着文化的光辉与传统的延续。
    • 禽飞:象征自由与宁静。
    • 藤结: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
    • 诗千首:象征文化的丰富与流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浮世师休话”意为: A. 继续谈论世俗
    B. 停止谈论世俗
    C. 讲述历史
    D. 讨论诗歌

  2. “禽飞穿静户”描绘了什么样的境界?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寺院
    C. 热闹的集市
    D. 乡村的田野

  3.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文化的追求
    C. 对喧嚣的逃避
    D. 对历史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强调自然环境对心灵的滋养。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个人的情感反映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周朴的隐逸情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