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白尝嗟蜀道艰,
少陵欲铲剑门山。
何如推起蓬窗看,
万里江天碧鸟还。
白话文翻译:
李白曾感叹蜀道的艰难,
杜甫想要铲平剑门山。
不如打开窗户远眺,
万里江天碧波荡漾,飞鸟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 少陵: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 蜀道艰:指蜀地通行艰难,李白在诗中感叹蜀道之险。
- 剑门山:位于四川,是蜀道的重要关隘,杜甫曾对此有感触。
- 蓬窗:指茅草屋的窗户,象征简陋的居住环境。
- 碧鸟:指在蓝天上飞翔的鸟,象征自由与希望。
典故解析:
- 蜀道艰:出自李白的《蜀道难》,表现蜀道的险峻和行旅的艰辛。
- 剑门山: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杜甫在诗中提到想要铲平它,体现了对时局的无奈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对现实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次韵张提刑 其四》通过对蜀道与剑门山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艰难旅途的叹息与对英雄豪情的追溯。诗开头提到李白与杜甫,二位唐代巨匠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诗人转而向内心的反思,认为与其沉浸在对艰难的感叹中,不如推窗观景,享受那一望无际的江天和自由飞翔的鸟儿。
诗的意象鲜明,尤其是“万里江天碧鸟还”,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也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诗人通过自然的美好,隐喻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白尝嗟蜀道艰:李白曾经感叹蜀道的艰难,表明蜀道的险阻给人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 少陵欲铲剑门山:杜甫想要铲平剑门山,表达出他对困境的斗争精神与对现实的不满。
- 何如推起蓬窗看:与其感叹艰难,不如推开窗户,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 万里江天碧鸟还:远望江天,碧波荡漾,鸟儿自在飞翔,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蜀道比作艰难的旅途,通过李白和杜甫的感慨引出自己的情感。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诗人的感叹,反映了对艰辛现实的思考与对自由美好的向往,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道: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与险阻。
- 剑门山:象征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压迫。
- 蓬窗:象征简朴的生活与对自然的依恋。
- 万里江天碧鸟:象征自由、希望与美好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白”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
“剑门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艰难与压迫
C. 喜悦 -
诗中提到的“碧鸟”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由与希望
C. 过去的历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同样描绘蜀道的艰难与历史的沉重。
- 李白《蜀道难》:深刻展现蜀道的险峻与个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次韵张提刑 其四》与杜甫的《蜀相》均涉及蜀道的艰难,前者更强调自然美与希望,后者则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沉重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