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时间: 2025-01-27 03:11:50

鹤帐华缨绝,牛蹊老屐穿。

薄晴生晚哢,深绿护余妍。

万卷不堪煮,百怀空自煎。

朱樱黄苦笋,小酌便陶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鹤帐华缨绝,牛蹊老屐穿。
薄晴生晚哢,深绿护余妍。
万卷不堪煮,百怀空自煎。
朱樱黄苦笋,小酌便陶然。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时节,华丽的帐子已然褪去,牛小路上,我的旧鞋子依然在走。
微薄的晴空中,傍晚的虫鸣声渐渐响起,浓密的绿荫下护着我那余存的美好。
无数的书卷难以煮成佳肴,心中百般情怀空自折磨。
朱樱与黄苦笋,轻轻小酌便让我陶醉其中。

注释

  • 鹤帐:指华丽的帐幕,象征着生活的奢华或恬静。
  • 华缨:华丽的装饰,通常指帐子上的装饰物。
  • 牛蹊:牛小路,指乡间的小路。
  • :一种木鞋或草鞋,古人常用的鞋子。
  • 薄晴:微薄的晴天,形容天气渐好。
  • :虫鸣声。
  • 余妍:余下的美丽,形容隐约的美好事物。
  • 万卷不堪煮:形容再多的书籍也不能变得有用,表达对知识的无奈。
  • 百怀空自煎:心中有千般情怀,却无人倾诉,内心苦闷。
  • 朱樱:红色的樱桃。
  • 黄苦笋:指一种味道苦涩的竹笋。
  • 陶然:意指陶醉、沉浸于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伯璋,号南海,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浓厚的道家哲学特征。

创作背景:创作于初夏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初夏》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恰到好处的意象,展现出初夏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中的“鹤帐华缨绝,牛蹊老屐穿”将诗人的生活情境描绘得生动而雅致,华丽的帐幕象征着过去的繁华,而牛小路上旧鞋的穿行则给人一种朴素的对比,反映出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薄晴生晚哢,深绿护余妍”通过薄晴的天气和虫鸣声,营造了一种宁静的夏日傍晚气氛,浓绿的树荫则恰如其分地保护着诗人心中那份仍存的美好。

后两联中,诗人对书卷与情怀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淡淡的忧伤。“万卷不堪煮,百怀空自煎”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却无法转化为实际的痛苦,仿佛是对生活意义的一种拷问。而最后一句“朱樱黄苦笋,小酌便陶然”则透出一种洒脱与享受,诗人在简单的食物与饮酒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这种对简单生活的珍视,正是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鹤帐华缨绝:华丽的帐子已然褪去,标志着繁华的结束。
  2. 牛蹊老屐穿:在乡间小路上,穿着旧鞋,象征着朴素与自然。
  3. 薄晴生晚哢:微薄的晴天中传来虫鸣声,展现自然的生机。
  4. 深绿护余妍:浓密的绿荫下守护着那份美好,表达了对美的珍惜。
  5. 万卷不堪煮:再多的书卷也无法转变为实际的有用,反映对知识的困惑。
  6. 百怀空自煎:心中有千般情怀却无人倾诉,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7. 朱樱黄苦笋:简单的食物,暗示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8. 小酌便陶然:轻轻小酌,便陶醉于其中,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鹤帐”比喻华丽的生活。
  • 对仗:如“万卷不堪煮,百怀空自煎”,形成节奏感。
  • 拟人:虫鸣声似乎在与人对话,增添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初夏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内心情感的抒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帐:象征奢华与宁静。
  • 牛蹊:自然与质朴。
  • 薄晴:温和的天气,带来宁静。
  • 深绿:象征生机与希望。
  • 朱樱与黄苦笋: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鹤帐华缨绝”意味着什么?

    • A. 生活的奢华
    • B. 生活的贫困
    • C. 生活的乐趣
    • D. 生活的繁忙
  2. 诗人通过“万卷不堪煮”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受?

    • A. 知识的渴求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美的追求
    • D. 对生活的失望
  3. 诗中提到的“朱樱”象征着?

    • A. 生活的苦涩
    • B. 自然的美好
    • C. 忧伤的情感
    • D. 追求的梦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初夏》与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洪的作品更显内心的沉思与孤独,而孟的作品则更倾向于对友人的思念与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