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诗二首》
时间: 2025-01-11 14:49: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
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东林最幽旷,殿阁含飞烟。
馨香满天下,无如远公莲。
社客方散后,零落七百年。
之人远同调,绿绮非丝弦。
不可倾耳授,但许心相传。
迷津苦难渡,人以师为船。
法鼓忽雷震,此事非偶然。
何时穿蜡屐,问法浮云边。
白话文翻译:
庐山俯视着长江,秀丽的景色直抵青天。
在这招提的胜地,优美的景色交相辉映。
东林最为幽静广阔,殿阁中飘着缭绕的烟雾。
世间的馨香四溢,无人能比远公的莲花。
社客刚刚散去,已过去七百年。
那些人虽然远去,却与我同声同调,
琴声如绿绮般美妙,非丝弦所能比拟。
不可只倾耳倾听,唯有心灵相传。
迷津难以渡过,人们以师为舟。
法鼓突然震响,这并非偶然之事。
何时穿上蜡屐,去问法理在浮云之边。
注释:
- 庐山:指中国江西省的庐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著称。
- 招提:指寺庙,特指佛教寺院。
- 东林:指庐山的东林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馨香:香气,通常指花香或香料的香味。
- 远公:指的是法华寺的高僧,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 社客:指在寺庙中聚会的信士或游客。
- 迷津:指难以渡过的水道,象征人生的困境。
- 蜡屐:一种木屐,古时常用作行走的鞋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约1070-1130),字希言,号止庵,宋代诗人、书法家。生于南宋时期的一个文人家庭,曾任职于地方官府,深受当时文人的尊敬。其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庐山诗二首》是陈瓘在庐山游历时写下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庐山景色的赞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庐山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成为他们吟咏的对象。诗中的情感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以及人文精神,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开篇以“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引入庐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壮观。诗中提到“东林最幽旷,殿阁含飞烟”,表现了东林寺的清幽与宁静,反映出一种心灵的寄托。
“馨香满天下,无如远公莲”一句,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提及了历史上的高僧,标志着人们心中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追随。后面的“迷津苦难渡,人以师为船”则进一步引申为对人生的反思,暗示人生旅途中的艰险与困境,表达了对师长的依赖与尊重。
整首诗在描绘优美山水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们内心的追求与对智慧的渴望,充分展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
描述庐山高耸入云,俯视长江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山水的雄伟。 -
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指庐山的寺庙和风景交相辉映,形成了美丽的自然胜地。 -
东林最幽旷,殿阁含飞烟。
强调东林寺的宁静与幽深,殿阁上升起的烟雾更增添了神秘感。 -
馨香满天下,无如远公莲。
赞美远公的莲花,象征清净、高尚,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社客方散后,零落七百年。
表达社客散去后的寂寞,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 -
之人远同调,绿绮非丝弦。
提到古代文人之间的美妙琴声,强调人们的心灵相通。 -
不可倾耳授,但许心相传。
说明真正的智慧不能仅靠耳闻,必须用心去领悟。 -
迷津苦难渡,人以师为船。
人生的道路如同渡过艰难的水道,师长是我们渡过困境的依靠。 -
法鼓忽雷震,此事非偶然。
法鼓的声音如雷,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觉醒与启示。 -
何时穿蜡屐,问法浮云边。
表达对未来的期许,想要穿上蜡屐,去探寻更深的法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以师为船”将师长比作渡船,形象地表达了对师长的依赖。
- 对仗:如“法鼓忽雷震”,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如“殿阁含飞烟”,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庐山的自然美与人生哲理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美好的景色与哲理,传达了心灵的追求与对智慧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精神寄托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 长江: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历史的积淀。
- 东林寺:象征宁静与沉思的场所。
- 莲花:象征高洁、纯净和智慧。
- 法鼓:象征佛教的教义与觉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庐山俯视着哪条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
诗中提到的“东林”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座寺庙
C. 一条河流 -
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应该如何获得?
A. 倾耳聆听
B. 用心相传
C. 读书学习
答案:
- B. 长江
- B. 一座寺庙
- B. 用心相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by 李白
- 《望庐山瀑布》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庐山的壮丽,但更注重于其豪放的情感表达;
- 《望庐山瀑布》:李白通过瀑布的壮观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情感上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
- 《庐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