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泉庵》

时间: 2025-01-11 14:06:24

飞栋逼天象,疏棂逗岩烟。

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

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

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栋逼天象,疏棂逗岩烟。
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
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
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

白话文翻译:

这座亭台高耸入云,窗棂透出山间的烟雾。
煮茶招呼高士,汲水于此岩石的缝隙。
泉水虽深不足一尺,却滋润万物无所偏倚。
百川都有干涸之时,而此泉却始终潺潺流淌。

注释:

  • 飞栋:高耸的屋檐。
  • 逼天象:直指天空。
  • 疏棂:稀疏的窗棂。
  • :引动,招引。
  • 岩烟:山中的雾气。
  • 烹茶:煮茶。
  • :招引,邀请。
  • 高士:高洁的士人。
  • :取水。
  • 石罅:岩石的缝隙。
  • 泉深不盈尺:泉水很深,但不满一尺。
  • 润物无颇偏:滋润万物,没有偏袒。
  • 百川有盈涸:百川都有干涸的时候。
  • :这里指的是泉源。
  • 常泓然:始终清澈流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瓘是宋代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山水景物,表达隐士情怀。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常流露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陈瓘隐居于瑞泉庵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享受,以及对自然清泉的赞美。诗作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瑞泉庵》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飞栋逼天象,疏棂逗岩烟”描绘了庵堂的高耸、开阔的视野以及幽静的环境,这些景象瞬间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自然世界。接着,诗人通过“烹茶引高士”的场景,表现出他与友人共品茗饮的情趣,这不仅是对高士情谊的礼遇,更是隐士生活的真谛。

“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一句,表现出泉水的深邃与清澈,暗示着自然的包容与公正。泉水虽不深,但滋润万物,寓意着一种内敛的力量。最后两句“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则表达了诗人对恒久不变、永续流淌的理想追求,暗示了人类在世俗生活中的不易与脆弱,而真正的灵性与智慧则如同这泉水般,常存于山水之间。

整首诗以清新之笔描绘了自然、隐士生活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栋逼天象:庵堂的屋顶高耸,几乎触碰天空,表现出其壮丽。
  2. 疏棂逗岩烟:窗棂稀疏,烟雾透过窗子,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3. 烹茶引高士:诗人在此煮茶,邀请高士来访,体现了友人情谊和隐士的生活方式。
  4. 汲此石罅泉:从岩石的缝隙中汲取清泉,展现了对自然的依赖与享受。
  5. 泉深不盈尺:虽然泉水深度不足一尺,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力。
  6. 润物无颇偏:泉水滋润万物,表现出一种平等的自然法则。
  7. 百川有盈涸:所有的河流都有干涸的时候,暗示生命的无常。
  8. 是坎常泓然:唯独这泉水始终清澈流淌,象征着永恒与恒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水虽深”的隐喻,象征着深邃的智慧和内涵。
  • 拟人:泉水“润物无颇偏”,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人生态度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恒久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与深邃思想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栋: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岩烟: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智慧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瑞泉庵》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泉深不盈尺”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泉水很深
    • B. 泉水的滋润能力
    • C. 泉水的脆弱
    • D. 泉水的清澈
  3. 诗中“百川有盈涸”是指什么?

    • A. 所有河流都有干涸的时候
    • B. 所有的水都是充盈的
    • C. 泉水永远存在
    • D. 河流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瑞泉庵》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隐士生活与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强调秋日的静谧与孤独,而陈瓘的诗则展现了泉水的恒久与滋润,体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山水诗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