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斋自警六首》

时间: 2025-01-11 15:50:53

仲由行行终身诵,师也堂堂带上书。

五柳却能知此意,无弦琴上赋归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了斋自警六首
作者: 陈瓘 〔宋代〕

仲由行行终身诵,
师也堂堂带上书。
五柳却能知此意,无弦琴上赋归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提到仲由(孔子弟子冉求)一生都在诵读经典;而师者则以堂堂之风持书传道。诗中还提到五柳(陶渊明)能够理解这种道理,即便没有弦的琴,也能赋予归宿的乐章。


注释:

  • 仲由:即仲由,名冉,字子骥,孔子弟子之一,通晓礼仪。
  • 堂堂:形容气度不凡,气势磅礴。
  • 五柳:指陶渊明,因其诗作中常提及五柳树而得名。
  • 无弦琴:指没有弦的琴,象征无声的乐曲,也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

典故解析:

  • 仲由:孔子的门徒,以德行著称,代表着追求知识的精神。
  • 五柳:陶渊明,代表隐逸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 无弦琴:比喻一种超然的境界,表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对自我的警醒和反思之时,旨在提醒自己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仲由和陶渊明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向往与敬佩。开篇提到仲由的诵读,反映出对学习的重视,而“师也堂堂带上书”则展现了师者的风范与责任感,强调了传承知识的重要性。接着提及五柳,意味着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的“无弦琴上赋归与”,则引发读者对内心宁静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归宿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也有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反思,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思想,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由行行终身诵:仲由(冉求)一生致力于诵读经典,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
  2. 师也堂堂带上书:师者气度不凡,肩负着教导的责任。
  3. 五柳却能知此意:陶渊明理解这种追求,代表一种自然的智慧。
  4. 无弦琴上赋归与:即使没有乐器的声响,内心的乐章依然可以演奏,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归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仲由行行”和“师也堂堂”,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无弦琴的比喻,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强调了学习、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对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仲由:象征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 五柳:象征自然与隐逸的生活方式。
  • 无弦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诗中“仲由”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他是陶渊明的弟子
    B. 他一生致力于诵读经典
    C. 他是书法家
    D. 他是政治家

  2. “无弦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声音的缺失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生活的枯燥
    D. 对音乐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五柳”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陶渊明
    C. 屈原
    D. 李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赞美。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隐逸的思想。

诗词对比:

  • 陈瓘的《了斋自警六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知识与精神的追求,而后者则更专注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