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氏子》
时间: 2025-01-10 23:1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非痴非狂谁氏子,
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
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
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
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
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
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
写吾此诗持送似。
白话文翻译:
这位非痴非狂的少年究竟是谁?他去到了王屋山自称道士。白发老母在门前哭泣,拉扯着儿子的衣袖不肯放手。翠眉的新娘年方二十,带着哭声送他回家,路过市集。有人说他想学吹凤笙,所仰慕的灵妃可以与萧史媲美。又有人说时俗轻视寻常,追求险怪的事物以求得显赫的地位。虽然神仙有传说,明白真相的人都知道这是虚妄的。圣明的君主和贤良的相国怎能轻易被欺骗,穷山恶水又能等待什么呢?唉,我的心诚恳,难道不值得吗?我愿意去教诲以探究事情的前因后果。惩罚一人可以劝诫百政之道,若不从而处以惩罚也未晚。谁能体恤我的亲友,写下这首诗送给他呢?
注释:
- 非痴非狂:指此人并非痴呆或狂妄。
- 王屋:王屋山,传说中的隐士所居之地。
- 道士:修道之人,追求长生不老。
- 翠眉新妇:年轻的新婚妻子,形象美丽。
- 凤笙:一种乐器,象征着高雅的艺术。
- 灵妃:指神话中的美丽女性,象征理想。
- 萧史: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代表卓越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古文复兴,以期恢复汉代文风。其作品风格豪放,内容丰富,常涉及哲理和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谁氏子》写于唐代,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尤其是对追求道士和神仙之风的讽刺。诗中充满了对家庭、友情和理想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谁氏子》是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作,通过对比与对话的手法,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中描绘了一个年轻人追求道士生活的情景,然而他身边的母亲和妻子却因其离去而悲痛不已,展现了人性之温暖与社会责任。韩愈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家庭情感的重视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之间的矛盾。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头老母”、“翠眉新妇”,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特别是最后几句,强调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揭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所带来的空虚与无奈,表现出韩愈对现实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韩愈作为唐代文学巨匠的深邃思考和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痴非狂谁氏子:开篇设问,强调这个年轻人并非痴呆或狂妄之人。
- 去入王屋称道士:他前往王屋山自称道士,表明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
- 白头老母遮门啼:母亲因儿子的离去而痛哭,反映家庭情感。
- 挽断衫袖留不止:母亲拉扯着他的衣袖,体现了留恋之情。
- 翠眉新妇年二十:年轻的新婚妻子,象征着家庭的责任与牵挂。
- 载送还家哭穿市:在市集中哭泣送他回家,突显悲痛的场景。
- 或云欲学吹凤笙:有人说他想学习高雅的艺术,反映追求理想。
- 所慕灵妃媲萧史:追慕理想中的人物,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又云时俗轻寻常:社会风气轻视寻常,追求奇特与险怪。
- 力行险怪取贵仕:追求显赫地位,反映世俗价值观。
- 神仙虽然有传说:提到神仙的传说,表明对虚幻的警惕。
- 知者尽知其妄矣:明白真相的人都知道这些是虚妄。
- 圣君贤相安可欺:圣明的统治者和贤良的相国不容易被欺骗。
- 乾死穷山竟何俟:生活困苦,追求虚无的理想毫无意义。
- 呜呼余心诚岂弟:感叹自己的心意是诚恳的。
- 愿往教诲究终始:希望能教育他人,探究事情的本质。
- 罚一劝百政之经:惩罚一人可以警醒百政,强调制度的重要性。
- 不从而诛未晚耳:若不听从也未为晚,强调及时劝诫。
- 谁其友亲能哀怜: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
- 写吾此诗持送似: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年轻人的理想与母亲、妻子的痛苦,展现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 拟人:通过母亲与妻子的情感表达,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强化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追求虚幻理想的批判,强调家庭与社会责任,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的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头老母:象征着家庭的牵挂与责任。
- 翠眉新妇:代表年轻的生命与未来的希望。
- 凤笙:象征着高雅的艺术,代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王屋山:隐喻追求虚幻理想的地方,代表着不切实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头老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悲痛
- C. 忧虑
- D. 疲惫
-
“翠眉新妇年二十”中的“翠眉”形象用来形容什么?
- A. 旧妻
- B. 年轻美丽的女子
- C. 老年妇女
- D. 侍女
-
诗中提到的“王屋”象征着什么?
- A. 家庭
- B. 现实
- C. 追求虚幻的理想
- D. 自然
答案:
- B. 悲痛
- B. 年轻美丽的女子
- C. 追求虚幻的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反思,但更加直接地与国家命运结合。
- 《静夜思》:表现个人对家乡的思念,与《谁氏子》中的家庭情感相呼应,但更为抒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