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龟山操》
时间: 2025-04-27 19:5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操十首·龟山操
作者:韩愈
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龟山在太山博县。古琴操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白话文翻译
孔子因为季桓子在齐国听取女子的音乐,劝谏却没有得到回应,于是他望着龟山作此曲。龟山位于泰山博县。古琴曲中说:我想归鲁,却被龟山遮蔽。手中没有斧头,无法砍伐龟山的云雾,无法呼唤雨水。龟山的树木,无法支撑房梁。龟山的庞大,仿佛只是在梦境中。知道将要倾覆,悲哀无以复加。周公的神灵在呼唤,唉,我想回去辅佐君主。
注释
- 季桓子: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以仁德著称。
- 龟山:位于泰山博县,是一座象征性的山,代表着阻碍和艰难。
- 杖无斧柯:手中没有工具,表示无力改变现状。
- 奄鲁:隐喻鲁国的衰弱和困境。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功臣,象征着忠诚和辅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古文运动,强调文章应清晰、简洁、直接,尤其擅长诗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对儒家音乐教育的担忧之际,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以及对道德教育的呼唤。
诗歌鉴赏
《龟山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无奈之情。开篇提到孔子的谏言,映射出对当今政治的不满以及对道德教育的渴望。诗中龟山作为象征,既代表了阻碍,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表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失望。
诗中的“手无斧柯”正是诗人自嘲的表现,表明了他在面对龟山这种巨大的阻碍时的无力感,而“周公有鬼”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顾,暗示着对先贤的追随与期望,传达出对历史教训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孔子因看见季桓子沉迷于齐国女子的音乐而感到失望,于是望着龟山作此曲,表现了他的无奈与愤慨。
- 龟山在太山博县:交代龟山的地理位置,增添了诗的真实感。
- 古琴操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表达了诗人对鲁国的向往,却被龟山遮蔽,象征着理想的阻碍。
- 手无斧柯,奈龟山何:诗人感到无力改变现状,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龟山”比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 拟人:通过“周公有鬼”赋予历史人物情感,使古代的人物形象鲜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称美,提升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关怀和对道德教育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龟山:象征着阻碍与困难,同时也代表着理想的高远。
- 古琴: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云雨: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状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龟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
B. 阻碍
C. 现实
D. 以上都是 -
韩愈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孔子
B. 周公
C. 孟子
D. 老子 -
诗中“手无斧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无奈
C. 喜悦
D. 愤怒
答案:1.D,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韩愈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但韩愈更注重个人理想与道德教育,而杜甫则多关注社会民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