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我从未遇见过的花香,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红灯在闪烁,绿盘子把花朵笼罩。醒来时独自面对这情景,心中感到惊恐,不知自己身处仙宫的第几重楼阁。
注释:
- 浩态:指气势浩大,形态优美。
- 狂香:形容香气浓烈,令人陶醉。
- 红灯:指点缀花朵的红色灯笼,增添了美感。
- 绿盘笼:形容用绿盘子装饰的花卉,形象生动。
- 觉来:醒来时,表示突然的意识。
- 情惊恐:心中惊慌,感到不安。
- 仙宫:指神仙居住的宫殿,象征着美好而神秘的境地。
- 第几重:意为身在仙宫的哪一层,表达出对身处之地的迷茫。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仙宫”一词常见于古代诗词,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美好境界,常用来比喻理想和美好的生活状态,能够引发人们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恢复古人的文风,反对骈文。韩愈的诗歌风格个性鲜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芍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元和年间,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时期。诗人身处宫中,目睹芍药花盛开,因而产生了对美的感悟和对身处环境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芍药》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吸引着读者,诗中通过描绘芍药花的美丽,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开头的“浩态狂香”便以气势磅礴的香气引入,使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好。接着,诗人用“红灯烁烁绿盘笼”描绘出一幅色彩鲜艳的画面,花朵与灯光的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氛围。
“觉来独对情惊恐”的转折,表现了诗人从美丽的梦境中醒来后的失落与迷惘,似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产生了对现实的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美好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增添了作品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韩愈作品中常见的理想主义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浩态狂香昔未逢:诗人用“浩态”形容香气的浓烈,表明这种香气之前从未经历过。
- 红灯烁烁绿盘笼:描绘红灯与绿盘下的花朵,生动展现出花的美丽和环境的色彩。
- 觉来独对情惊恐:醒来后独自面对美景,内心感到惊慌与不安。
- 身在仙宫第几重:不知自己处于何地,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迷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香比作狂烈的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 拟人:红灯烁烁,似乎具有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美丽与爱情,表达诗人对花的喜爱。
- 香气:代表着美好与愉悦,传达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 仙宫:象征理想与超脱,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芍药》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韩愈
- D) 白居易
-
“浩态狂香”中的“浩态”意指?
- A) 温和
- B) 巨大
- C) 美丽
- D) 清淡
-
诗中提到的“仙宫”象征着?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地
- C) 离别
- D) 忧伤
答案:
- C) 韩愈
- B) 巨大
- B) 理想境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芍药》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而韩愈则是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的迷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