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行吟》

时间: 2025-04-29 19:06:05

无行少年子,京都来往频。

功名一生事,歌酒十年春。

有数黄金尽,无情白发新。

朋从消散尽,赢得病随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行少年子,京都来往频。 功名一生事,歌酒十年春。 有数黄金尽,无情白发新。 朋从消散尽,赢得病随身。

白话文翻译:

一个行为不端的年轻人,频繁地在京城往来。 功名是他一生的追求,而歌酒则是他十年的欢乐。 他有限的黄金已经花光,无情的白发却不断新生。 朋友们都已离散,他只赢得了疾病伴随。

注释:

  • 无行:行为不端,品行不佳。
  • 京都:指当时的首都,即汴京(今河南开封)。
  • 功名: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官职和名声。
  • 歌酒:指享乐生活,歌舞和饮酒。
  • 有数:有限,不多。
  • 无情:指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朋从:朋友和随从。
  • 赢得:获得,这里带有讽刺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邵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特别是对那些追求功名却忽视品德修养的年轻人的讽刺。诗中通过对比功名与歌酒、黄金与白发、朋从与疾病的消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道德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描绘了一个行为不端的年轻人的生活轨迹。诗中,“功名一生事,歌酒十年春”反映了年轻人对功名的执着和对享乐的追求,但这种追求最终导致了“有数黄金尽,无情白发新”的悲惨结局。诗的最后两句“朋从消散尽,赢得病随身”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后果:孤独和疾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一个典型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行少年子,京都来往频。”:描绘了一个行为不端的年轻人频繁地在京城活动,暗示其不安分和不务正业。
  2. “功名一生事,歌酒十年春。”:表明这个年轻人一生追求功名,但同时也沉溺于歌酒之中,享受短暂的欢乐。
  3. “有数黄金尽,无情白发新。”:指出他的财富有限,很快就会花光,而时间的流逝却无情地在他头上添上白发。
  4. “朋从消散尽,赢得病随身。”:描述了他的朋友们都离他而去,他最终只得到了疾病的陪伴。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功名与歌酒、黄金与白发、朋从与疾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疾病象征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后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追求功名和享乐生活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无常和道德重要性的思考。通过一个年轻人的悲剧,诗人告诫人们要注重品德修养,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都:象征繁华和机会,也暗示了诱惑和危险。
  • 功名:象征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
  • 歌酒:象征享乐和放纵。
  • 黄金:象征财富和物质享受。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无情。
  • 病:象征不良生活方式的后果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无行少年子”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品行端正的年轻人 B. 一个行为不端的年轻人 C. 一个勤奋学习的年轻人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功名一生事”反映了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个人成就的追求 C. 对享乐的追求 答案:B

  3. 诗中的“无情白发新”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财富的增加 C. 朋友的增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功名的思考。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而邵雍的这首诗则更多地关注个人命运和道德修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