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杨十二》

时间: 2025-01-26 00:36:41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杨十二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白话文翻译:

你走时正值芍药花盛开,我还可以用它赠送你;如今看着那些已经凋零的花朵,春天也已过去。
只是因为情深而倍感离别的伤感,平常见面却不再亲近。

注释:

  • 芍药:一种花,象征美丽和爱情。
  • 残花:指已经凋谢的花,表示美好的事物已经过去。
  • 情深:指深厚的感情。
  • 怆别:指伤感的别离。
  • 等闲:指平常的,随意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公度,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元白”。他的诗歌多描写人生的感悟,情感细腻,以“新乐府”闻名,强调社会现实问题。

创作背景:

《忆杨十二》创作于元稹对杨十二的思念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折射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忆杨十二》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芍药花的描摹,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开篇“去时芍药才堪赠”,描绘了离别时的美好情景,正值芍药花开,象征着友谊的美好和珍贵。而“看却残花已度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花虽盛开却终将凋零,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疏远。

“只为情深偏怆别”,诗人将情感的深厚与离别的惆怅结合,表现出因情而生的苦楚。最后一句“等闲相见莫相亲”,更是将离别后的冷淡感推向高潮,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离别后变得陌生而疏远。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离别后的无奈,体现出唐诗的典雅与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时芍药才堪赠:离别时正值芍药花开,象征着美好和赠予。
  2. 看却残花已度春:如今已是春去花谢,暗示时光流逝,旧日的美好不再。
  3. 只为情深偏怆别:因情感深厚而感到离别的伤感,不是简单的分别。
  4. 等闲相见莫相亲:即使再见面,也难以回到从前的亲密关系,情感的疏远感叹。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去时”与“看却”,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芍药花象征着美好的友谊与感情。
  • 反语:最后一句的“等闲”,表面上是平常,实际上蕴含深沉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离别的思索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因离别而来的无奈与惆怅,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时光的无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爱情与友情的美好。
  • 残花:暗示失去与时光的流逝。
  • :象征生机与希望,而“度春”则表示希望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 A. 牡丹
    • B. 芍药
    • C. 菊花
  2. 填空题:诗中“只为情深偏__”中缺少的词是?

  3. 判断题:诗人对离别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1. B. 芍药
  2. 怆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忆杨十二》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写了离别的伤感,但《忆杨十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多展现了友谊的宽广与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