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4:40:21意思解释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其一
原文展示:
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
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䙀。
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
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
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白话文翻译:
长时间在外,厌倦了外面的饭菜,心中思念南方的烹饪。
老朋友了解我的心意,千里之外寄来了竹笋和芍药。
这些嫩嫩的竹笋,就像玉婴儿一样,一个个脱掉了锦衣。
厨师可能不太识得这些食材,但旅人却早已看出它们的珍贵。
我家那简单的厨房,只有猪肉和杂菜供我烹饪。
我把这些寄给江南的朋友,烧煮后搭配米饭一起享用。
注释:
- 虏馔:指外面的饭菜,含有贬义,表示厌倦之意。
- 竹萌:竹子的嫩芽,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清新。
- 骈头玉婴儿:形容竹笋的形状,像是玉制的小婴儿,非常可爱。
- 庖人:厨房的厨师。
- 彘肉:猪肉。
- 芼:指杂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竹萌”与“芍药”皆为春季特产,竹笋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芍药则常被视为美丽与高尚的象征。苏轼通过寄送这些食材,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更体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谪时期,寄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美食的怀念,反映出他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的乐观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乡愁和友谊为主题,生动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厌虏馔”表达了久居异乡对外面食物的厌倦,接着引出“竹萌”与“芍药”,体现了故人对自己的关怀和理解。诗中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骈头玉婴儿”将竹笋比作可爱的婴儿,既显示竹笋的鲜嫩,也渗透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后面几句则展现了诗人自家的简陋与对美食的执着,尽管条件有限,却仍然愿意与友人分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客厌虏馔:表达诗人对外地食物的不满与厌倦。
- 枵然思南烹:表示空腹时对南方美食的思念。
- 故人知我意:说明老朋友了解他的心情。
- 千里寄竹萌:表达朋友远道寄来竹笋的情谊。
- 骈头玉婴儿:形容竹笋的美丽。
- 一一脱锦䙀:强调竹笋的鲜嫩。
- 庖人应未识:表示厨师可能不会烹饪竹笋。
- 旅人眼先明:旅人能看出竹笋的价值。
- 我家拙厨膳:自谦地提及自己家的简单菜肴。
- 彘肉芼芜菁:描述自己厨房的食材。
- 送与江南客:表示将这些食物寄给远方的朋友。
- 烧煮配香粳:强调与米饭搭配的美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比作“玉婴儿”,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久客”与“江南客”,使诗句更有韵律感。
- 夸张:用“千里寄”表达友谊的深厚与远。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竹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深情,同时也反映了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萌:代表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
- 芍药:象征美丽和情感的寄托。
- 庖人:代表生活的琐碎与平淡。
- 彘肉:体现了乡土气息和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久客厌虏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外食的喜爱
- B. 对外食的厌倦
- C. 对家乡的思念
- D. 对朋友的感激
-
“千里寄竹萌”中“竹萌”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根
- B. 竹子的嫩芽
- C. 竹子的树干
- D. 竹子的叶子
-
诗人对自己厨房的描述是:
- A. 丰盛
- B. 拙简
- C. 豪华
- D. 复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思古之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其一》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生活情感与友谊,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情与人生哲理。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却在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包含苏轼的诗词作品与相关研究。
- 《宋代文学史》:提供宋代文学的整体背景与作家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