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耒高丽松扇》
时间: 2025-01-27 04:0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怜堂堂十八公,
老死不入明光宫。
万牛不来难自献,
裁作团团手中扇。
屈身蒙垢君一洗,
挂名君家诗集里。
犹胜汉宫悲婕妤,
网虫不见乘鸾子。
白话文翻译
这位高贵的十八公子真令人心疼,
他在世时却老死也未能入明光宫。
即使万牛难以奉献,他也无法自我展现,
只能将自己裁成一把把扇子,握在手中。
屈身在尘垢中,恳请君王为他洗净,
但最终只是在君王的诗集里挂名。
比起汉宫中的悲伤婕妤,
却连乘鸾的机会都没有。
注释
- 十八公:指的是一个年轻而有贵族身份的男子,象征着青春与权势。
- 明光宫:古代帝王的宫殿,象征着权力与荣华。
- 万牛不来:形容无法得到他人的奉献或认可。
- 团团手中扇:扇子是用来降温的工具,这里象征着一种自我安慰或自我表达的方式。
- 屈身蒙垢:屈身于尘世的卑微与无奈。
- 汉宫悲婕妤:指的是汉朝的婕妤(美丽的宫女),她因失宠而感到悲伤,象征着失落与无奈。
- 网虫:比喻不值得的人或事,乘鸾子则是指乘坐仙鹤,象征着荣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苏轼的创作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心中感慨万千,常常思考个人的价值与历史的无情。诗中通过描绘一位年轻贵族的遭遇,反映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和张耒高丽松扇》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可怜堂堂十八公”的描写,直接引入了对年轻贵族的同情,显现出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老死不入明光宫”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正如许多有才华的人在历史中被忽视的命运。诗人通过“万牛不来难自献”的比喻,表达了对个人才能无法施展的无奈。
在情感的深层,诗人不仅仅是在感叹个体的命运,更是在反思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通过“屈身蒙垢君一洗”的描绘,苏轼展现了对权贵的期待与无奈,暗示了在权力面前个体的卑微与渺小。而“挂名君家诗集里”则反映出一种对名声的追求与无奈,与后面的“犹胜汉宫悲婕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悲哀。
整首诗在节奏上有一种低沉的美感,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历史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更是对整个时代的质疑,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怜堂堂十八公:表达对年轻公子的同情与怜悯。
- 老死不入明光宫:强调其一生无法得到认可,带有悲剧色彩。
- 万牛不来难自献:隐喻即使有才华,也难以自我表现。
- 裁作团团手中扇:比喻自我安慰,象征无奈的自我表达。
- 屈身蒙垢君一洗:表达对权贵的依附与期待。
- 挂名君家诗集里:暗示个人价值被忽视,仅留名于书。
- 犹胜汉宫悲婕妤:将其命运与历史上悲惨的女性对比,加深悲情。
- 网虫不见乘鸾子:表达了对于无望与失落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年轻公子的命运与汉宫婕妤的悲惨经历,深化了诗的情感。
- 比喻:将自身的无奈比作扇子,象征着个人的渺小与无力。
- 拟人:通过“屈身蒙垢”的描绘,赋予了物体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个人命运的无常与历史的悲剧,通过对年轻公子命运的描绘,反映出社会对个体价值的忽视和无奈,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十八公:象征青春与权势。
- 明光宫:象征权力与光辉的理想。
- 万牛:象征奉献与认可。
- 团扇:象征自我安慰与表达的方式。
- 汉宫婕妤:象征历史的悲剧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可怜堂堂十八公”中的“十八公”指的是: a) 一位年轻的贵族
b) 一位老者
c) 一位文人 -
“老死不入明光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c) 对历史的赞美 -
“犹胜汉宫悲婕妤”中的“婕妤”指的是: a) 一位皇后
b) 一位失宠的宫女
c) 一位诗人
答案
- a) 一位年轻的贵族
- b)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b) 一位失宠的宫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登高》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登高》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哲理思考,而《和张耒高丽松扇》则更聚焦于个体命运与历史的无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苏轼传》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