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

时间: 2025-01-22 17:44:23

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希望能随天意去求取枸杞,试着向子美(杜甫)寻求黄精(中药材)。只要能够吃饱饭,轻松过日子,就不需要太过追求细节,保持眼睛明亮。

注释

  1. 更作:再次做,继续。
  2. 天随:随天意,听天由命。
  3. 枸杞: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滋补。
  4. 子美:指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5. 黄精:也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补气养阴。
  6. 一饱:吃饱,满足。
  7. 方丈:这里指的是佛教寺院的住持,也引申为生活的安宁。
  8. 秋毫:指细微的事物。
  9. 要眼明:需要目光锐利,观察细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约1040-约1100),字子美,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毛滂病重之时,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在病榻之上,思索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首先,诗人以“更作天随求枸杞”的开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随性态度。这里的“天随”二字,透露出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观,诗人并不强求,而是寄希望于自然的馈赠。接着,提到“试从子美觅黄精”,则是引入了对友人的思念,杜甫的诗意与情感在这里交织,使得本诗不仅仅是生活的写照,也流露出对友谊的向往。

后半部分“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则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简朴。诗人强调只要能够吃饱,安稳度日,就不必纠结于细微的事物。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表明他宁愿选择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也不愿意为琐事烦恼。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充满了哲理性与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更作天随求枸杞:希望能顺天意去寻找枸杞,体现了一种随和的生活态度。
  • 试从子美觅黄精:想要向好友杜甫寻求黄精,表达对友情的渴望。
  • 但知一饱轻方丈:只要能够吃饱,过上安稳的生活。
  • 不为秋毫要眼明:不在意细小的琐事,保持内心的清明。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枸杞”“黄精”比喻生活的滋养。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简单、真实的生活,强调友情与生活的平和,提醒人们不要过于纠结于小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枸杞、黄精:象征着生活的滋补与健康,反映了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 方丈:象征着安宁的生活状态。
  • 秋毫:代表细微琐事,提醒人们要放下执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精”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中药材
    • C. 一种花卉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顺其自然
    • C. 过于细致
  3. “不为秋毫要眼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细节的追求
    • B. 不在意小事,保持清明
    • C. 迷失在琐事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毛滂的《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是反映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但毛滂更强调简单的生活态度,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对国家与家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毛滂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