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汴道中》

时间: 2024-09-19 21:40:36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白话文翻译:

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有千里之遥,但居住的人家却寥寥无几。如今的兵员年年减少,日子久了,守卫的士兵已经远离了故乡。

注释:

  • 平野:广阔的平原。
  • 千里:形容土地的辽阔,实际上是指很远的距离。
  • 居人无一家:居住的人家极少,表现出荒凉的景象。
  • 甲兵:指武器和军队。
  • 年正少:每年兵员都在减少。
  • 日久戍天涯:长久地守卫边疆,天涯指遥远的地方,表现出士兵的孤独与无奈。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戍天涯”可联想到古代边疆的守卫生活,常常出现在诗人对于国事、边防和士兵生活的描写中。这种描写在唐代诗歌中比较常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兵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洒脱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尤其在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情感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边防压力增大而兵员逐年减少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辽阔的平原和缺少人家的场景,反映了边疆的荒凉与士兵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宋汴道中》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广袤平原的辽阔与人烟稀少的荒凉。开篇“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以对比的方式,鲜明地凸显出环境的冷清与孤寂,给人一种空旷而渺小的感觉。接着“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则转向对士兵处境的描写,揭示了兵员短缺与日常守卫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事状况的对比,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国家与边防的关切。诗中没有华丽的修辞,却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沉重的情感,令人深思。高蟾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士兵的辛劳与孤独,表达了对国家未來的担忧和对平民生活的同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野有千里:描绘辽阔的平原,展现自然的壮丽与开阔。
  2. 居人无一家:强调人烟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荒凉感。
  3. 甲兵年正少:说明当时兵员不足,暗示国防的薄弱。
  4. 日久戍天涯:表现士兵的孤独与守卫生活的艰辛,且暗含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两句通过平原的辽阔与人居的稀少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平原、居人、甲兵等意象,构成了诗的整体氛围,传达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防的荒凉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和对士兵艰苦生活的同情。高蟾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平野:象征广阔、空旷,体现出环境的沉寂与空虚。
  • 居人:代表生活的生机与希望,缺乏则显得更加悲凉。
  • 甲兵: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安全,兵员的减少则暗示着防线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野有千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辽阔的平原
    C. 起伏的山丘
    D. 深邃的海洋

  2. 诗中提到“居人无一家”,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荒凉
    C. 热闹
    D. 忧愁

  3. “甲兵年正少”中的“甲兵”指的是什么?
    A. 武器与士兵
    B. 农具
    C. 交通工具
    D. 建筑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高蟾的《宋汴道中》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事的思考,但高蟾更侧重于对边防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忧虑的情感,而王之涣则通过高处的视角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豪情,情感基调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