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鹃》

时间: 2025-01-11 17:08:01

点检园禽谁口多,错嫌百舌逞喽罗。

春归怪见难留驻,撺掇元来却是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啼鹃
作者:史弥宁(宋代)

点检园禽谁口多,
错嫌百舌逞喽罗。
春归怪见难留驻,
撺掇元来却是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繁多鸟鸣的困扰,尤其是杜鹃的啼叫。诗人感慨,虽然园中鸟儿众多,但总是觉得那些啼叫声过于喧闹,尤其是杜鹃的叫声令人厌烦。春天来了,却发现这种叫声更难以忍受,实际上这种烦恼是自己心中所致。

注释

  • 点检:检查、盘点。
  • 园禽:园中的鸟类。
  • 口多:指叫声多。
  • 百舌:形容鸟类多嘴,喜欢啼叫的样子。
  • :显示、表现。
  • 喽罗:指小喽啰,这里形容那些叫声繁多的鸟。
  • 春归:春天回到。
  • 怪见:觉得奇怪、感到不适。
  • 难留驻:难以停留、驻足。
  • 撺掇:鼓动、煽动。
  • 元来:本来、原来。
  • 却是他:其实是自己内心的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字子约,号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追求诗歌的情趣和意境。他在诗坛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受到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啼鹃》创作于春季,作者通过描写园中的鸟鸣,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中烦恼的反思。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过多的鸟鸣而感到烦躁,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诗歌鉴赏

《啼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音响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通过“点检园禽谁口多”引出主题,直观地描绘了园中鸟儿的啼叫。这一句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心境的暗示,显示出诗人对喧嚣生活的不满和期望宁静的内心世界。

接着,诗人用“错嫌百舌逞喽罗”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情感,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喧闹的鸟声,仿佛它们在相互竞争,争先恐后地传递各自的信息。这里的“百舌”不只是鸟的声音,更隐喻了生活中各种纷扰的声音,这种多样性反而让人感到疲惫。

而后两句“春归怪见难留驻,撺掇元来却是他”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无奈。春天是希望与生机的象征,但在这种美好之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表面上的美好隐藏着内心的烦恼。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恰体现了人们在幸福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焦虑与困惑。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宋代诗人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点检园禽谁口多:诗人观察园中的鸟类,感叹叫声繁多,表达了对环境的敏感。
  2. 错嫌百舌逞喽罗:对鸟鸣的烦恼,感觉这些鸟在喧哗,像是在争夺注意。
  3. 春归怪见难留驻:春天的到来却让人感到不适,难以停留,暗示对生活的困惑。
  4. 撺掇元来却是他:实则是自己内心的烦恼与不安,反映了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类的叫声形容为“逞喽罗”,赋予它们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如“春归怪见难留驻”与“撺掇元来却是他”,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比喻:将鸟鸣比作人言,突显了生活中的喧嚣与纷扰。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鸟鸣与春天的矛盾,探讨了人在美好自然中可能产生的烦恼与困惑。诗人希望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园禽:象征自然的喧闹与美好。
  • 百舌:代表多元的声音与纷扰。
  • 春归: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暗含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百舌”指的是: A. 忍受的痛苦
    B. 鸟类的多嘴
    C. 诗人的独白

  2.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__

  3.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到来感到非常愉悦。 (对/错)

答案

  1. B
  2. 矛盾与困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好,与《啼鹃》的纷扰形成对比,表现出对春的不同感受。
  • 《夜泊牛津》: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啼鹃》的复杂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史弥宁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