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时间: 2025-02-04 16:08:20

春色到江南,梁燕双双睡。

惆怅卷珠帘,愁听残红坠。

谁说是无情,翻受多情累。

造物故欺人,作就鸳鸯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色到江南,梁燕双双睡。
惆怅卷珠帘,愁听残红坠。
谁说是无情,翻受多情累。
造物故欺人,作就鸳鸯字。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色彩已经来到江南,窗外的燕子成双成对地栖息着。
我心中惆怅,轻轻卷起珠帘,听着那凋落的花瓣带来的愁绪。
谁说我没有情感,反而是多情让我承受了许多的痛苦。
造物主真是欺人,偏偏给我写下了鸳鸯的字句。

注释:

  • 生查子:一种词牌名,原指一种古代乐曲的名称,后用来指代特定格式的词。
  • 梁燕:指燕子,常用来象征爱情和春天的到来。
  • 卷珠帘:指的是轻轻卷起珠帘,表达一种惆怅的心情。
  • 残红:凋零的花瓣,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多情累:多情带来的痛苦与负担。
  • 鸳鸯字:象征情侣,常用来表示美好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逸云是近现代著名的女词人,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特别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江南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

诗歌鉴赏:

《生查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深刻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开篇描绘春色和燕子的双双栖息,营造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愁苦。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

诗中“卷珠帘”一语,既是动作,也是心情的写照,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愁听残红坠”更是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伤感交织在一起,凸显出一种无奈的美。

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质疑“无情”的说法,似乎在控诉社会对多情的偏见。诗人认为,正是这多情让自己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造物故欺人”的感慨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命运的无常结合,充满哲理的思考。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色到江南:春天的颜色已经来到江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
  2. 梁燕双双睡:成双的燕子在春天的阳光下栖息,象征着爱情和温暖。
  3. 惆怅卷珠帘:卷起珠帘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似乎在隔绝外界的美好。
  4. 愁听残红坠:倾听花瓣凋落的声音,暗示着内心的忧伤与对逝去的美好的感伤。
  5. 谁说是无情:反问别人对自己的情感定性,表达对多情的辩护。
  6. 翻受多情累:承受多情所带来的苦恼与负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7. 造物故欺人:感慨命运的不公,认为造物主让自己受到情感的折磨。
  8. 作就鸳鸯字:象征着爱情的字句,却让自己倍感孤独。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如“愁听残红坠”。
  • 对仗:上下句之间有对称的结构,如“梁燕双双睡,惆怅卷珠帘”。
  • 比喻:通过“鸳鸯字”对爱情的象征性描写,深入人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惆怅,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表达了对多情的理解与对命运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 梁燕:象征着爱情与团圆,成双成对的燕子暗示了美好的恋爱关系。
  • 珠帘:象征着隔绝与遮挡,反映了内心的惆怅。
  • 残红:凋落的花瓣,象征着短暂与无常。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伴侣,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梁燕”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爱情
    • C. 忧伤
  2. 诗人对“多情”的态度是?

    • A. 积极
    • B. 消极
    • C. 中立
  3. “卷珠帘”一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逸云的《生查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但陈逸云更加关注内心的惆怅,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爱的追忆与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