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老询予来历以诗答之》

时间: 2025-01-11 05:37:11

休问西来意,吾行日向南。

悽悽达磨忏,历历善财参。

旧事已不忆,新交宁易谈。

维摩本无语,非是学三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休问西来意,吾行日向南。悽悽达磨忏,历历善财参。旧事已不忆,新交宁易谈。维摩本无语,非是学三缄。

白话文翻译:

别问我是从西方来的意图,我每天都在向南方行进。我虔诚地忏悔,像达摩那样;我清晰地参拜,像善财那样。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记得了,新的交往又怎能轻易谈论。维摩诘本来就不多说话,并不是我学他那样沉默。

注释:

  • 休问西来意:不要问我是从西方来的意图。
  • 吾行日向南:我每天都在向南方行进。
  • 悽悽达磨忏:悽悽,虔诚的样子。达磨,即达摩,佛教祖师。忏,忏悔。
  • 历历善财参:历历,清晰的样子。善财,即善财童子,佛教中的菩萨。参,参拜。
  • 旧事已不忆: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记得了。
  • 新交宁易谈:新的交往又怎能轻易谈论。
  • 维摩本无语:维摩诘本来就不多说话。
  • 非是学三缄:并不是我学他那样沉默。三缄,指沉默不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主张抗金,是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李纲的诗词多表现其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沉郁顿挫,富有时代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纲在回答昌老询问其来历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不欲多言,专注于修行和前行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超然和坚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态度。首句“休问西来意”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询问,表明作者不愿多谈自己的来历和意图。接下来的“吾行日向南”则暗示了作者的行动方向和决心。诗中的“悽悽达磨忏,历历善财参”通过对佛教祖师达摩和善财童子的参拜,表达了作者的虔诚和清晰的目标。后两句“旧事已不忆,新交宁易谈”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超然和专注,不念旧事,不轻易与人交往。最后一句“维摩本无语,非是学三缄”以维摩诘的沉默来比喻自己的态度,表明这不是故作深沉,而是本性使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坚定和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问西来意”:直接拒绝询问,表明作者不愿透露自己的来历和意图。
  • “吾行日向南”:暗示作者的行动方向和决心,向南方行进。
  • “悽悽达磨忏”:通过达摩的忏悔,表达了作者的虔诚。
  • “历历善财参”:通过善财的参拜,表达了作者清晰的目标。
  • “旧事已不忆”:强调作者不念旧事,超然物外。
  • “新交宁易谈”:表明作者不轻易与人交往,保持距离。
  • “维摩本无语”:以维摩诘的沉默来比喻自己的态度。
  • “非是学三缄”:表明这不是故作深沉,而是本性使然。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达摩和善财的参拜,比喻作者的虔诚和清晰的目标。
  • 拟人:将维摩诘的沉默拟人化,比喻自己的态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悽悽达磨忏,历历善财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坚定和超然,不欲多言,专注于修行和前行。

意象分析:

  • 达摩:佛教祖师,象征虔诚和修行。
  • 善财:佛教中的菩萨,象征清晰的目标和参拜。
  • 维摩诘:佛教中的智者,象征沉默和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悽悽达磨忏”中的“达磨”指的是谁? A. 达摩 B. 善财 C. 维摩诘
  2. 诗中的“维摩本无语”中的“维摩”指的是谁? A. 达摩 B. 善财 C. 维摩诘
  3. 诗中的“吾行日向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超然 B. 坚定 C. 迷茫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纲的其他诗词,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其他表达超然和坚定的诗词,如王维的《终南别业》。

诗词对比:

  • 李纲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本诗相比,前者更多表现了作者的梦境和情感,而后者则更多表现了作者的修行态度和超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纲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