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泛舟》

时间: 2025-01-11 05:40:57

小雨破残暑,移舟佳致多。

烟岚远增翠,云水暮相和。

散绮霞依日,摇金月委波。

胜游非易得,不饮欲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雨破残暑,移舟佳致多。 烟岚远增翠,云水暮相和。 散绮霞依日,摇金月委波。 胜游非易得,不饮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小雨打破了残留的暑气,乘船游玩乐趣多。 远处的山岚增添了翠色,云和水在傍晚时分和谐相融。 绚烂的霞光依附着夕阳,金色的月光洒在波光上。 这样美好的游玩不易得到,不饮酒又该如何享受呢?

注释:

  • 烟岚:山中的雾气。
  • 散绮霞:散开的绚烂霞光。
  • 摇金月:月光如金,摇曳在水面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居士,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文学上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夏日小雨后乘舟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小雨后的美景和乘舟游玩的愉悦心情。首句“小雨破残暑”即点明了时间背景,小雨驱散了夏日的余热,为接下来的游玩创造了宜人的环境。中间两句通过对“烟岚”、“云水”的描绘,展现了远山的翠色和傍晚时分云水相融的和谐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后两句“散绮霞依日,摇金月委波”则进一步以绚烂的霞光和金色的月光来点缀这幅画面,增强了诗的意境美。结尾“胜游非易得,不饮欲如何”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不饮酒难以尽兴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雨破残暑”:小雨驱散了夏日的余热,为游玩创造了宜人的环境。
  2. “移舟佳致多”:乘船游玩,乐趣多。
  3. “烟岚远增翠”:远处的山岚增添了翠色,使景色更加美丽。
  4. “云水暮相和”:云和水在傍晚时分和谐相融,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5. “散绮霞依日”:绚烂的霞光依附着夕阳,增添了诗意。
  6. “摇金月委波”:月光如金,摇曳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7. “胜游非易得”:这样美好的游玩不易得到,表达了珍惜之情。
  8. “不饮欲如何”:不饮酒又该如何享受这样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尽兴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摇金月委波”中,月光如金,比喻月光的美。
  • 拟人:“散绮霞依日”中,霞光依附着夕阳,赋予霞光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尽兴享受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驱散暑气,创造宜人环境。
  • 烟岚:增添翠色,美化远山。
  • 云水:和谐相融,形成宁静画面。
  • 绮霞:绚烂霞光,增添诗意。
  • 金月:月光如金,形成美丽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雨破残暑”中的“破”字有何含义? A. 打破 B. 驱散 C. 破坏
  2. “烟岚远增翠”中的“烟岚”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雾气 B. 云彩 C. 水汽
  3. “散绮霞依日”中的“绮霞”是什么意思? A. 绚烂的霞光 B. 普通的霞光 C. 暗淡的霞光
  4. “摇金月委波”中的“金月”指的是什么? A. 金色的月亮 B. 金色的月光 C. 金色的水面

答案:

  1. B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湖上游玩的情景,与李纲的诗有相似的闲适情调。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李纲的《十六日泛舟》:两首诗都描绘了湖上游玩的情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而李纲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美景的欣赏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纲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