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次兰溪县,溪山照眼明。云端双塔耸,烟际一桥横。久旅易悽感,旧游如隔生。故人寻不值,飘泊若为情。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停留在兰溪县,溪流和山峦映入眼帘,明亮清晰。云层之上,两座高塔耸立;烟雾之中,一座桥梁横跨。长时间的旅行容易引发凄凉的感受,旧时的游玩仿佛隔世。寻找故人却未能相遇,漂泊的心情难以言表。
注释:
字词注释:
- 夕次:傍晚停留。
- 照眼明:形容景色明亮,映入眼帘。
- 双塔耸:两座塔高耸。
- 烟际:烟雾之中。
- 久旅:长时间的旅行。
- 悽感:凄凉的感受。
- 旧游:旧时的游玩。
- 隔生:仿佛隔世。
- 不值:未能相遇。
- 飘泊:漂泊。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文学上以诗文著称,风格沉郁顿挫,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此诗可能作于他的一次旅行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李纲的一次旅行中,他在兰溪县停留时,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但因未能遇到故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和漂泊之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首两句写景,通过“照眼明”形容溪山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中间两句通过对“双塔耸”和“一桥横”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后四句抒情,表达了久旅的凄凉和对故人的思念,以及漂泊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次兰溪县:傍晚时分停留在兰溪县。
- 溪山照眼明:溪流和山峦映入眼帘,明亮清晰。
- 云端双塔耸:云层之上,两座高塔耸立。
- 烟际一桥横:烟雾之中,一座桥梁横跨。
- 久旅易悽感:长时间的旅行容易引发凄凉的感受。
- 旧游如隔生:旧时的游玩仿佛隔世。
- 故人寻不值:寻找故人却未能相遇。
- 飘泊若为情:漂泊的心情难以言表。
修辞手法:
- 照眼明: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景色的明亮和美丽。
- 双塔耸、一桥横: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自然美景的象征。
- 双塔:高耸的建筑物,象征着旅途中的孤独和遥远。
- 一桥:连接两岸的桥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隔阂。
- 飘泊:漂泊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夕次兰溪县”中的“夕次”是什么意思? A. 傍晚停留 B. 晚上离开 C. 早晨到达 D. 中午休息 答案:A
-
诗中“溪山照眼明”形容的是什么? A. 溪流和山峦的美丽 B. 溪流和山峦的险峻 C. 溪流和山峦的荒凉 D. 溪流和山峦的宁静 答案:A
-
诗中“故人寻不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纲的《兰溪访吴圣与不遇》与杜甫的《旅夜书怀》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但李纲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李纲诗集》:收录了李纲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纲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