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白莲)》
时间: 2025-01-11 11:05: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流子(白莲)
作者:刘克庄 〔宋代〕
松桂各参天。石桥下,新种一池莲。似仙子御风,来从姑射,地灵献宝,产向蓝田。曾入先生虚白屋,不喜傅朱铅。记茂叔溪头,深衣听讲,远公社里,素衲安禅。山间。多红鹤,端相久,蓦地飞去蹁跹。但蝶戏鹭翘,有时偷近旁边。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墙头谁肯,窥玉三年。俗客浓妆,安知国艳天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松树和桂树高耸入天的景象,石桥下新种了一池莲花。莲花宛如仙子乘风而来,仿佛从姑射山上降临,地灵之气献出珍宝,盛产于蓝田。曾经进入先生的空白屋,不喜欢那些华丽的朱红铅粉。记得在茂叔溪头,身着深衣听讲,远公社里,素衲安静地禅修。在山间,有许多红鹤,静静地停留,忽然飞起,翩翩起舞。然而,蝴蝶在鹭旁嬉戏,有时也悄悄靠近。在明月之下,偶尔可以见到,孤独的嫦娥相伴;墙头之上,谁愿意偷看那玉般的美丽,三年如一日。世俗的客人浓妆艳抹,怎能理解这天然的国色天香呢?
注释
- 松桂各参天:松树和桂树都高耸入云。
- 姑射:传说中的仙山,常与仙女关联。
- 地灵献宝:大地的灵气给予珍贵的宝物。
- 虚白屋:形容一种清雅的环境。
- 素衲:指的是朴素的僧衣,象征清净。
- 红鹤:一种优美的鸟类,常与高洁的情操相联系。
- 浓妆:指世俗之人对美的追求,划分出天然与人工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季真,号静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花鸟,风格清丽,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风流子(白莲)》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白莲象征着高洁、纯粹,诗人借此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交融。开篇以“松桂各参天”引入,松和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寓意高洁、长寿,展现了一种高远的情怀。接着,通过描绘新种的莲花,诗人将莲花与仙子相提并论,强调了莲花的高贵与灵动。诗中提到的“地灵献宝,产向蓝田”则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灵性和美好。
在后续描写中,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的学习经历,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山间多红鹤”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反衬出世俗的喧嚣。“墙头谁肯,窥玉三年”则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拒绝,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桂各参天:松树和桂树高耸入云,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石桥下,新种一池莲:在石桥下新种的莲花,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 似仙子御风,来从姑射:莲花如同仙女驾风而来,表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 地灵献宝,产向蓝田:大地的灵气孕育出珍贵的莲花,表现出自然的恩惠。
- 曾入先生虚白屋:回忆曾经进入清静的书房,表达对知识的向往。
- 不喜傅朱铅:不喜欢浮华的装饰,强调内心的追求。
- 记茂叔溪头,深衣听讲:回忆在溪头听讲的经历,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远公社里,素衲安禅: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
- 山间多红鹤:描绘山间的自然美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 蓦地飞去蹁跹:红鹤忽然飞起,展现出自然的生动。
- 但蝶戏鹭翘,有时偷近旁边:描绘蝴蝶和鹭的嬉戏,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 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在月光下,与孤独的嫦娥相伴,表现出孤独的美感。
- 墙头谁肯,窥玉三年:谁愿意在墙头偷看那玉般的美,表达了对内心美的追求。
- 俗客浓妆,安知国艳天然:世俗的人只懂得浓妆艳抹,无法理解自然之美的纯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比作仙子,增强了其高贵的形象。
- 拟人:蝴蝶和鹭的嬉戏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拒绝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高洁的品质。
- 松桂:象征高尚的品德和长寿。
- 红鹤:象征优雅和自由。
- 明月:象征孤独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姑射”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
- B. 仙山
- C. 河流
-
诗人对浓妆艳抹的世俗人有何看法?
- A. 赞美
- B. 反感
- C. 无所谓
-
诗中描写了哪种鸟类?
- A. 小鸟
- B. 红鹤
- C. 鹦鹉
答案
- B. 仙山
- B. 反感
- B. 红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莲花》(李清照)
- 《池上莲花》(杜甫)
诗词对比
- 《白莲花》(李清照)同样以莲花为题,展现了女性柔美和坚韧的品质。
- 《池上莲花》(杜甫)则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