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呈阳岩》
时间: 2025-01-11 08:0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呈阳岩
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
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
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
白话文翻译:
寄给阳岩的信
与你的关系已不再是往年之时,我的眼睛失明,你的耳朵失聪,各自都已衰老。
萤火虫在案头的微光何必照亮,蚂蚁床下的争斗又何必去在意。
嵇康年老时感到身体懒惰,扁鹊已经去世没有耳目能医治。
只怕蒲轮催促着我强迫起身,林间未免孤独吟唱诗篇。
注释:
- 与君非复昔年时:与君的关系已经不如往年那样亲密。
- 我瞎君聋:我失去了视力,你失去了听力,暗示彼此的衰老。
- 萤案:指用萤火虫的光照明的桌子。
- 蚁床:指蚂蚁在床下的争斗。
- 嵇康: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道家思想家,晚年感到身体虚弱。
- 扁鹊:古代著名医师,传说能透视病情。
- 蒲轮:指蒲草编制的车轮,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催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彦甫,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世事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面对人生的衰老与世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友人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呈阳岩》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与友人的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个人的衰老。首句“与君非复昔年时”便直言不讳,表明友人间的关系已经不如往昔那般亲密。紧接着,诗人以“我瞎君聋”描述了身体的缺陷,象征着岁月带来的衰败。萤火虫的光和蚂蚁的争斗引发了对生活琐事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轻描淡写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淡漠。
接下来的嵇康和扁鹊的提及更是深化了主题,嵇康的懒惰与扁鹊的无能医治,体现了对个人境遇的无奈和对健康的渴望。最后一句“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则是对未来的思考,尽管生活艰难,诗人依然选择在孤独中吟唱,展现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命的反抗。整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怀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君非复昔年时:直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 我瞎君聋各已衰:以自我与朋友的缺陷对比,强调衰老的无情。
- 萤案头光何必照:借用萤火虫的微光,形容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物。
- 蚁床下斗不须知:暗示生活琐事的争斗不值得关注。
- 嵇康老觉形骸懒:引入历史人物,表现对老年的感受。
- 扁鹊亡无耳目医:提及古代名医,表现对健康的无能为力。
- 只恐蒲轮催强起:蒲轮象征时间的流逝,催促人起身。
- 林间未免独吟诗:在孤独中吟唱,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我瞎君聋”对比彼此的衰老,增强主题。
- 引典:嵇康与扁鹊的引入,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历史感。
- 象征:蒲轮象征时间流逝,传达无奈和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关系的反思、对衰老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中吟唱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萤火虫:象征微弱的希望和光明。
- 蚂蚁:代表琐碎和无意义的争斗。
- 嵇康、扁鹊:象征智慧与医术的失落。
- 蒲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催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的衰老与友谊
C. 爱情的失落
D. 社会的变革 -
诗中提到的“嵇康”是哪个时期的名人? A. 唐朝
B. 宋朝
C. 三国
D. 明朝 -
“萤案头光何必照”中“萤”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虫子
C. 一种树木
D. 一种星星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老年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历史的追忆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豪放,后者则细腻,体现了不同的诗人个性和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