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夕不出)》

时间: 2025-01-23 14:18:05

忆昨天街预赏时。

柳慳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

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昨天在街上观赏的时光,柳树和梅花虽还未完全盛开。如今正是欢快的元宵佳节,却又担心春寒料峭,把门紧闭。帘子静悄悄,月亮低低挂着。旧日的情感只有《绛都词》能够表达。芙蓉花的影子在三更时分显得暗淡,我躺着听到邻家的小孩归来的笑语。

注释:

  • :回忆。
  • 昨天街预赏时:指的是昨天在街上观灯赏花的时光。
  • 柳慳梅小未教知:柳树和梅花还未完全开放,表达一种惜春的情感。
  • 欢游夕:欢快的元宵节夜晚。
  • 春寒:春天的寒气,暗示天气寒冷。
  • 帘寂寂:窗帘静悄悄的,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绛都词: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绛都歌》,表达旧情。
  • 芙蓉影暗三更后:指夜深时分,芙蓉花的影子显得模糊。
  • 邻娃笑语归:邻家小孩归来时的欢声笑语,带出生活的温暖。

典故解析:

  • 绛都词: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爱情的凄美。它在此处用来表达诗人对往日情感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晚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擅长词,尤以婉约派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秀丽。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宵佳节,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热闹场景的怀念及对春寒的忧虑,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念情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元夕不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元宵佳节夜晚独自思念过去的欢愉时刻,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春寒的惧怕交织在一起。开头的“忆昨天街预赏时”,自然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似乎将自己带入那欢乐的场景中。然而,随着“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的转折,作者的情感由怀念转向失落,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欢快与个人的孤独之间的矛盾,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在最后,邻娃的笑语又为整首词注入了一丝温暖,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昨天街预赏时”:回忆起昨天在街上看灯的情景,暗示了过去的欢乐。
    • “柳慳梅小未教知”:“柳慳”意指柳树开得迟,梅花也未曾盛开,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惋惜。
    •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欢游夕”指元宵佳节的热闹,后半句则表达了对寒冷天气的顾虑,内心的矛盾。
    • “帘寂寂,月低低”:窗帘静悄悄,月亮低低挂着,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旧情惟有绛都词”:“旧情”用《绛都词》来表达,带有对往日情感的追忆。
    • “芙蓉影暗三更后”:“芙蓉”指花,影子暗淡,表示夜深后的孤寂。
    • “卧听邻娃笑语归”:“邻娃”的笑语为孤寂的夜晚带来一丝温暖,形成对比。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帘寂寂,月低低”,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旧情与《绛都词》相结合,表达情感的深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元宵佳节的怀念,反映了个人在节日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春天的期待与惧怕。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复苏。
  • :象征坚韧与美好,期待春天的到来。
  •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芙蓉:象征美好与温柔,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春节
  2. “旧情惟有绛都词”中的“绛都词”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节日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更加豪放。
  • 李清照的《如梦令》:细腻的情感描写与对往昔的追忆相似,风格却更加婉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