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寓居杂咏 其四》

时间: 2025-01-11 19:53:57

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栏干。

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处处虚堂望眼宽,
荷花荷叶过栏干。
游人去后无歌鼓,
白水青山生晚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湖上景象:在宽敞的空堂上,视野开阔,荷花与荷叶垂过栏杆;游人离去后,周围再无歌声和鼓声,唯有白色的水面与青山在夕阳下显得愈加寒冷。

注释:

  • 处处:到处、四方。
  • 虚堂:空旷的厅堂。
  • 望眼宽:视野开阔,目光所及的地方很宽广。
  • 荷花荷叶:指盛开的荷花和茂盛的荷叶,象征夏天的诗情画意。
  • 过栏干:荷花与荷叶垂过栏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景致。
  • 游人:游玩的人们。
  • 无歌鼓:没有音乐声与鼓声,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白水青山:清澈的湖水与青翠的山峦,形成对比。
  • 生晚寒:由于夜晚的降临,气温开始变冷。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其意境与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山水之美、游人之乐、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相契合。在中国文学中,荷花不仅是美的象征,也常常与清雅、高洁的品德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文学家。其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与李清照、陆游等人并称。姜夔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于湖边的日子,反映了他对湖上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对人世喧嚣的淡泊。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静谧来寻求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浮华的超然。开篇“处处虚堂望眼宽”营造出一种开阔的空间感,使人感受到自然的辽阔与心灵的自由。随后的“荷花荷叶过栏干”则生动描绘了眼前的美丽景象,荷花和荷叶不仅是自然的装点,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而“游人去后无歌鼓”一句,则在画面中引入了一丝寂寥,展示出游人离去后,只有湖水与青山的陪伴,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清幽的氛围。这种情感与后面的“白水青山生晚寒”形成呼应,白水与青山在夕阳下显得愈加冷清,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通过这首诗,姜夔不仅描绘了湖上风景,更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处处虚堂望眼宽:描绘宽敞的大厅,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2. 荷花荷叶过栏干:细致描绘自然的美,荷花和荷叶的形象生动。
  3. 游人去后无歌鼓:游人离去后,周围的宁静与寂寥感显现。
  4. 白水青山生晚寒:描写湖水与山峦的冷清,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白水青山”与“无歌鼓”,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对比。
  • 意象:荷花、荷叶、白水、青山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浮华的超然。通过描写湖边景色,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堂:象征空灵与宁静。
  • 荷花荷叶:象征清雅与高洁。
  • 白水青山:象征大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 晚寒:象征孤独与沉思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人去后无歌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寂静
    C. 喧闹

  2. “白水青山生晚寒”中的“晚寒”意指? A. 晚上的寒冷
    B. 晚霞的颜色
    C. 寂寞的感受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荷花
    B. 青山
    C.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姜夔的诗在主题上皆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与和谐,而姜夔则更显孤独与内省的情感。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前者清新而明丽,后者则幽静且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姜夔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