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时间: 2025-01-25 23:4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作者: 贯休 〔唐代〕
天资忠孝佐金轮,香火空王有宿因。
此世喜登金骨塔,前生应是育王身。
封疆岁暮笙歌合,襦袴正初锦绣新。
释子沾恩无以报,只擎章句贡平津。
似圣悲增道不穷,忧民忧国契尧聪。
两髯有雪丹霄外,万里无尘一望中。
南照微明连莽苍,峨嵋拥秀接崆峒。
林僧岁月知何幸,还似支公见谢公。
步步层层孰可陪,相轮边日照三台。
喜欢烝庶皆相逐,惆怅銮舆尚未回。
金铎撼风天乐近,仙花含露瑞烟开。
一年一度常如此,愿见文翁百度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福感寺塔时的感受,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追思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中提到香火的兴旺与历史的缘由,表达了对前生和今生之间因果关系的思考。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轮:指帝王的权力象征。
- 香火:指香火旺盛的庙宇,象征着信仰和祭祀。
- 金骨塔:指佛教塔,象征着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 释子:指佛教徒。
- 平津:意指平安的水路,象征顺利与和谐。
典故解析:
- 契尧聪:指尧舜时期的明君,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
- 支公见谢公:提及历史人物,支道林和谢安,代表更高的文化境界和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公元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其高深的佛学和道学造诣闻名,作品多以禅宗意境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佛教的思考和对忠孝精神的强调,表达了对社会、国家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索,贯休通过描绘蜀王的登塔场景,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推崇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中不仅有对佛教文化的认同,更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世界。
在形式上,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句音韵和谐,流畅自然。此外,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南照微明连莽苍,峨嵋拥秀接崆峒”,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贯休在诗中提到的“金铎撼风天乐近,仙花含露瑞烟开”,不仅描绘了美好的景象,更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渴望。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传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具有更深远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资忠孝佐金轮:强调忠孝的精神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 香火空王有宿因:香火的盛衰与王权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
- 此世喜登金骨塔:表达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回忆。
- 前生应是育王身:暗示前生的因果关系,强调轮回与报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骨塔”比作信仰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南照微明连莽苍,峨嵋拥秀接崆峒”,展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忠孝、佛教文化的探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的忧虑与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轮:象征权力与责任。
- 香火:代表信仰与传承。
- 金骨塔:象征着佛教的教义与信仰的力量。
- 瑞烟:象征祥瑞和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贯休
C. 白居易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香火”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信仰
C. 战争
D. 政权 -
诗中“金轮”象征什么? A. 经济
B. 权力
C. 自然
D. 美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作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展现了登高望远的意境,但贯休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而王之涣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摹和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贯休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