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住宁国光孝寺并题雪矶三绝》

时间: 2025-01-21 02:07:47

去春蒙尹召,曾一泛湖光。

和靖应相笑,君房有许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春蒙尹召,曾一泛湖光。
和靖应相笑,君房有许忙。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过去了,我曾受邀出游,泛舟湖上,欣赏美丽的湖光。
和靖(指和靖居士,苏轼的好友)或许会对我发笑,而你(君指隐士)却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无法相聚。

注释:

  • 蒙尹召:蒙,受到;尹召,指邀请或召见。这里指受到某位朋友的邀请。
  • 泛湖光:泛,漂流;湖光指湖面上的光景。泛舟湖上,享受湖面景色。
  • 和靖:和靖居士,即苏轼的好友,因其隐居而得名。此处提到是想与其相聚。
  • 君房:君指对方,房指住所,暗示对方忙于自身事务,不能相聚。

典故解析:

  • 和靖:和靖居士是苏轼的挚友,与诗人同样爱好山水,诗中提及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共鸣。
  • 湖光:诗中提到的湖光可视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因其精湛的诗词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及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刘克庄在宁国光孝寺期间,受邀泛舟湖上,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自然的美。开头以“去春蒙尹召”引入,写出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受邀游玩的愉悦心情。作者通过“泛湖光”描绘出湖面如镜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生活情趣。接着提到“和靖应相笑”,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和靖的思念,更显露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情绪,仿佛在说自己在游玩中有些愧疚。然而随即转入“君房有许忙”,则是对另一位朋友的体谅,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整体来看,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巧妙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令人感受到一种淡雅的美好,仿佛让人置身于那幅春日湖光的画面之中。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春蒙尹召:春天已去,我受到朋友的邀请,表明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友谊的珍视。
    • 曾一泛湖光:曾经在湖上漂流,描绘出诗人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情境。
    • 和靖应相笑:提到和靖居士,暗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
    • 君房有许忙:对另一位朋友的理解,暗含生活的繁忙和对相聚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湖光比喻自然之美,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 对仗:如“去春”与“泛湖光”,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湖光: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友人: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了诗人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和靖”是谁?

    • A. 刘克庄的朋友
    • B. 苏轼的好友
    • C. 诗人的兄弟
  2. “君房有许忙”中的“君”指的是?

    • A. 诗人
    • B. 朋友
    • C. 自然
  3. 诗中“泛湖光”主要描绘的是?

    • A. 日落时分的景象
    • B. 湖面上的光景
    • C. 春天的花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苏轼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显豪放与洒脱;而刘克庄则多了一份内敛与细腻,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