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3:23:49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村二首 其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山村中,风景如画,实在是奇妙得让人难以用新诗来描绘。稻花洁白如雪,像是洒落的柳絮;柘树结出猩红的果实,团团荔枝也挂满枝头。路过的人自感愁苦,而居住在这里的人却乐在其中;晴天时热得让人不舒服,雨天却又泥泞不堪。我想知道通往桐汭的路有多远,却还没听说过去宣城和贵池的路。

注释:

  • 一搭: 此处为“一个”的意思,表示山村的奇妙。
  • 稻花: 指稻谷开花时的状态,形容其洁白。
  • : 指柳絮。
  • 猩红: 形容柘子的颜色鲜红。
  • 团荔枝: 指荔枝果实,象征丰收。
  • 行者: 路过的人。
  • 居者: 住在村子里的人。
  • 桐汭: 地名,指桐汭的方向。
  • 宣城与贵池: 也是地名,表明诗人对远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郎,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他在游历山村时感受到农村的宁静与美好,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山村二首 其一》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村,诗中的意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诗的开头以“奇”字引入,既是对山村景色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对新诗创作的无奈。接着,诗人以“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描绘了田园的丰收景象,生动展现了乡村的自然美。这里的色彩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行者自愁居者乐”反映了不同身份之间的心理差异,行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居者的安逸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最后,诗中提到的桐汭、宣城与贵池等地名,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思索,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既有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搭山村一搭奇:指山村的风光奇特。
    2. 不堪风物索新诗:感叹风物之美,难以用新诗表达。
    3. 稻花雪白糁柳絮:描写稻花的洁白,和柳絮的轻盈。
    4. 柘子猩红团荔枝:描绘柘子与荔枝的丰收景象。
    5. 行者自愁居者乐:表现路过者的愁苦与居住者的快乐。
    6. 晴时即热雨时泥:描述了村庄的气候变化。
    7. 问知桐汭多程在:询问前往桐汭的路途。
    8. 未说宣城与贵池:提到的地名,暗示对远方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稻花比作雪,表现其洁白。
    • 对仗:如“行者自愁,居者乐”,形成对照。
    • 意象:稻花、柳絮、柘子、荔枝等形成丰富的自然意象。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稻花: 象征丰收与希望。
  • 柳絮: 代表春天的轻盈与柔情。
  • 柘子与荔枝: 象征着富饶与美好生活。
  • 行者与居者: 体现了不同身份对生活的不同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种水果是什么? A. 苹果和梨
    B. 柘子和荔枝
    C. 桃子和李子

  2. 诗人对山村的感受是: A. 愁苦
    B. 喜悦
    C. 复杂

  3. “晴时即热雨时泥”中的“泥”指的是: A. 土地
    B. 泥泞
    C. 河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陶渊明:两位诗人都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生活的感受,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理想的人生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