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峰岩》
时间: 2025-01-10 21:5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鸣峰岩
作者: 黄岩孙 〔宋代〕
卓道当年爱此峰,
直於顶上驻禅筇。
岩深疑有仙人宅,
地僻全无俗客踪。
罅石引泉围古屋,
断烟拖露滴寒松。
夜来冷枕蒲团睡,
梦破一声残月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鸣峰岩的深厚情感,回忆起当年对这座山峰的钟爱。在山顶上,诗人曾静坐禅修。山岩深邃,令人怀疑这里是否住着仙人,偏远之地更是没有世俗之人的足迹。山间的石缝中引流着泉水,古老的屋子被它环绕,袅袅的烟雾与露水交织,滴落在寒松上。夜晚,诗人躺在凉凉的蒲团上入睡,梦中被一声残月的钟声所惊醒。
注释:
- 卓道:指的是道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精神上的超脱。
- 禅筇:指禅宗修行者常用的手杖,象征修行和静坐。
- 岩深:形容山岩的深邃,暗示这里的神秘。
- 仙人宅:指传说中隐居的神仙居所。
- 地僻:偏僻,形容无人的冷清。
- 罅石引泉:岩石的缝隙中引出泉水。
- 断烟拖露:形容烟雾缭绕,露水滴落。
- 冷枕蒲团:形容夜晚凉意袭人,蒲团指坐垫或睡垫。
- 残月钟:指月夜中敲响的钟声,带有孤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岩孙,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鸣峰岩位于黄岩,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诗人可能在此隐居或游玩,受到自然的启发,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山水的眷恋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鸣峰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卓道当年爱此峰”引入,表明诗人与这座山峰的深厚情感,接着通过描绘山顶的宁静和清幽,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诗中提到的“岩深疑有仙人宅”,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也反映了人们对隐士生活的憧憬。
在描写古屋与泉水的部分,诗人通过“罅石引泉围古屋”的意象,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营造出一种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的感觉。最后两句“夜来冷枕蒲团睡,梦破一声残月钟”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宁静的夜晚,突如其来的钟声打破梦境的孤寂,寓意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出典雅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卓道当年爱此峰:直接表达诗人对鸣峰的喜爱,卓道暗示一种高雅的修行。
- 直於顶上驻禅筇:描绘诗人曾在山顶静坐修禅,象征追求内心的宁静。
- 岩深疑有仙人宅:表现出对自然的神秘感,暗示隐士或仙人的存在。
- 地僻全无俗客踪:强调山的偏僻与宁静,突显与世无争的状态。
- 罅石引泉围古屋:展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形成和谐的生态环境。
- 断烟拖露滴寒松: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
- 夜来冷枕蒲团睡:表达诗人在夜晚的孤寂与清冷。
- 梦破一声残月钟:钟声打破了梦境,表现出一种惆怅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隐士的居所,寓意深远。
- 拟人:烟雾与露水的描写,赋予自然意象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峰: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优美。
- 仙人:代表着超然的生活与理想。
- 寒松:象征坚韧和孤独的高洁。
- 蒲团:代表修行的内心世界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卓道当年爱此峰”中的“卓道”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名字
b) 一种修行方式
c) 一座山峰 -
“岩深疑有仙人宅”中的“仙人宅”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居所
b) 神仙居住的地方
c) 诗人的家 -
诗人夜晚“冷枕蒲团睡”的感觉是什么? a) 温暖
b) 孤寂
c) 舒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隐居山林的生活,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黄岩孙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