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

时间: 2025-01-10 21:50:14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诸葛武侯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恸哭杨顒为一言,
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
不是虚心岂得贤。

白话文翻译:

我为杨顒的夭折而悲痛不已,他说过的一句话如今无人传承。如今的风气萧条,蜀汉、吴国、魏国这些庸碌之地,难道不是因为缺乏真正的贤才?

注释:

  • 恸哭:痛哭,表示极度悲伤。
  • 杨顒:历史上著名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朋友,以才智和品德著称。
  • 余风:指我所感受到的风气。
  • 区区庸蜀:指小小的、平庸的蜀汉。
  • 虚心:谦虚、真诚的心态。
  • :有才德的人。

典故解析:

  • 杨顒: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人,因其才华被人所称道。
  • 蜀支吴魏:指三国时期的蜀汉、吴国和魏国,暗示这三个国家的人才匮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变法闻名,诗歌风格豪放,题材广泛。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时局动荡,人才匮乏,诗人感慨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诸葛武侯》通过对历史人物杨顒的悼念,表达了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以及对人才的渴求。诗中“恸哭杨顒为一言”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贤才逝去的痛心,杨顒的智慧与见解在历史上早已被铭记,但在当下,似乎已无人传承其思想。接下来的“余风今日更谁传”则进一步强调了当今社会在风气和人才方面的萧条,令人倍感失落。

“区区庸蜀支吴魏”一联,诗人对蜀汉、吴国和魏国的评价显得格外严厉,暗示着国君与重臣缺乏政治智慧与德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而最后一句“不是虚心岂得贤”则是王安石对当时士人的一种呼唤,表达了真正的贤才需要谦虚的心态与真诚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警醒,显示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恸哭杨顒为一言:因杨顒的死而痛哭,是为其智慧与言辞感到惋惜。
    2. 余风今日更谁传:如今的风气比起昔日更为低迷,谁来传承杨顒的智慧?
    3. 区区庸蜀支吴魏:蜀汉等地的庸碌之人充斥,人才难得。
    4. 不是虚心岂得贤:缺乏虚心求教的态度,怎能得到真正的贤才?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风”象征社会风气,生动传达出社会人心的变化。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杨顒的追思,表达了对人才能否继承的疑虑,反映了政治环境的失落与对士人德行的期待,体现出王安石重才爱才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杨顒:象征着古代贤能之士。
  • :象征着社会风气。
  • 蜀、吴、魏:代表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为哪位历史人物恸哭?

    • A. 诸葛亮
    • B. 杨顒
    • C. 曹操
    • D. 刘备
  2. 诗中提到的“余风”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风
    • B. 社会风气
    • C. 战争的气息
    • D. 政治风向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贤才的渴望与忧虑
    •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师表》——诸葛亮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对比:王安石关注社会与政治,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和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