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次韵李参政壁见贻生日)》

时间: 2025-01-27 03:28:15

水花湖荡翠连天。

记年年。

甚因缘。

斗鸭阑干,云雾踏青妍。

人似风流唐太白,披紫绮,卧青莲。

如今别思浩如川。

欲腾骞。

隔风烟。

月到天心,人影在长编。

只有此身飞不去,翔雁侧,狎鸥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次韵李参政壁见贻生日)
水花湖荡翠连天。记年年。甚因缘。
斗鸭阑干,云雾踏青妍。
人似风流唐太白,披紫绮,卧青莲。
如今别思浩如川。欲腾骞。隔风烟。
月到天心,人影在长编。
只有此身飞不去,翔雁侧,狎鸥边。

白话文翻译

水面上波光粼粼,湖水与天空相连。想起往年,真是因为何缘?
在栏杆旁斗鸭,云雾中踏青的美景。
人如同风流的唐太白,披着华丽的衣裳,卧在青莲之上。
如今的思念像滔滔江水,想要腾飞,却隔着风烟。
月亮照到天心,人影在长长的影子里。
只有我这身无法飞去,像翔雁一样,依偎在海鸥边。

注释

  1. 水花:指水面波动的涟漪。
  2. 湖荡翠:湖水荡漾,四周绿意盎然。
  3. 斗鸭阑干:在栏杆上斗鸭,描绘出一种悠闲的场景。
  4. 唐太白:指唐代诗人李白,以风流倜傥著称。
  5. 披紫绮:穿着华丽的衣服。
  6. 青莲: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志向。
  7. 别思浩如川:对朋友的思念像江水一样浩瀚无边。
  8. 腾骞:指飞翔,形容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子文,号秋舫,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知名于词、诗、文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于人生的感慨。诗中引用了李白,表明了对其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江城子》一词以水面波动和湖光山色开篇,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对水花和湖面的描绘,带出了心中的惆怅与思念。接着,诗人回忆起往年与友人欢乐的时光,生动地描绘了斗鸭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下来的“人似风流唐太白”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李白的比拟,表达了对自由与风流的向往,同时也展示出自身的追求与理想。此后,诗人将思念的情感比作滔滔江水,渴望飞翔却无奈被距离所隔,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对友谊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流露。通过丰富的意象,诗人将思念、理想、人生无常等主题融汇在一起,给予读者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花湖荡翠连天:描绘了湖面上的水波和四周的绿色景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环境。
  2. 记年年:回忆起往年的点滴,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斗鸭阑干:描绘了轻松的生活场景,表达了生动的友情。
  4. 云雾踏青妍:描绘了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暗示着轻松愉悦的心情。
  5. 人似风流唐太白:以李白为比,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个性和理想追求。
  6. 如今别思浩如川:表达了分别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7. 欲腾骞:想要自由飞翔,展现对理想的渴望。
  8. 月到天心,人影在长编:描绘出月光洒在大地上的情景,人影拉长,增添了孤独感。
  9. 只有此身飞不去:表达出自己被现实束缚的无奈。
  10. 翔雁侧,狎鸥边:通过对比展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终却只能在旁徘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滔滔江水,形象生动。
  • 拟人:将月亮描绘为有生命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念与自由为主线,通过优美的自然意象与对友谊的回忆,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时光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花: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 湖荡翠:代表宁静与美好,寓意友谊的纯洁。
  • 唐太白:象征风流与洒脱,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月亮:代表孤独与思念,增强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似风流唐太白”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王维
    答案:B

  2. “如今别思浩如川”中的“浩如川”指的是什么? A. 思念的深邃
    B. 湖水的波涛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A

  3. 本诗中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什么感受? A. 无奈
    B. 轻松
    C. 快乐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人生的思考,但更多地体现了酒的豪放与洒脱。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有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讨论。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