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游北京大观园》

时间: 2025-01-27 03:30:22

雕梁画阁,新柳丝丝弱。

深院海棠红乱落,竹里琴声依约。

流光换了人间,名园不是当年。

早醒儿时痴梦,今来依旧留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雕梁画阁,新柳丝丝弱。深院海棠红乱落,竹里琴声依约。流光换了人间,名园不是当年。早醒儿时痴梦,今来依旧留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京大观园的美丽景色。雕梁画阁下,新生的柳枝轻柔地垂落。深院中的海棠花纷纷飘落,竹林深处传来依稀的琴声。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这座名园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儿时的梦境在此刻苏醒,而我如今依然恋恋不舍地留连于此。

注释:

  • 雕梁画阁:指精美的建筑,常用于形容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
  • 新柳丝丝弱:新生的柳树枝条柔弱而细长,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 深院海棠红乱落:深院中的海棠花红艳而纷纷飘落,表现出一种美丽而略显忧伤的景象。
  • 竹里琴声依约:隐约传来的琴声,表现出一种悠扬的氛围。
  • 流光换了人间: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暗示对过往的感慨。
  • 名园不是当年:指名园的变迁,与儿时的记忆产生对比。
  • 早醒儿时痴梦:指儿时的梦境在如今的现实中苏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生于当代,擅长古典诗词创作。她的诗歌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展现了对传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对北京大观园的游览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园中的景色,寄托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北京大观园的春日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开篇的“雕梁画阁”勾勒出园林的古典韵味,意象生动,令人感到如梦似幻。接着,诗人用“新柳丝丝弱”展现春天的生机,给人以温柔的触感。海棠花的“红乱落”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既有繁华的绚烂,也隐含着一种无奈的流逝感。

“竹里琴声依约”的描写,将场景的宁静与悠扬的音乐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随着“流光换了人间”,诗人感慨岁月的流逝,名园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最终,诗中的“早醒儿时痴梦”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留连,情感真挚而细腻,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大观园的美丽,更深刻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记忆的珍视。诗人在流转的时光中,依旧寻找那份儿时的纯真,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雕梁画阁:描绘古建筑的精美,设置了诗的优雅氛围。
  2. 新柳丝丝弱:象征春天的脆弱与希望,传达出生命的柔美。
  3. 深院海棠红乱落:海棠花的飘落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美丽的消逝。
  4. 竹里琴声依约:琴声传递出一种柔和的情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流光换了人间:感叹时间的无情,强调变化的必然。
  6. 名园不是当年: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变化,感慨令人感伤。
  7. 早醒儿时痴梦:渴望回归童年,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8. 今来依旧留连:强调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留恋,表露诗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流光”比喻时间的流逝,生动形象。
  • 拟人:将琴声描绘得如同有生命一般,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对比,如“新柳”与“海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大观园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伤感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梁画阁:象征古典文化的精致与美好。
  • 新柳:象征春天与希望。
  • 海棠:象征短暂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琴声:象征艺术与人文的内涵。
  • 流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雕梁画阁”主要指什么? a) 现代建筑
    b) 古典园林的建筑
    c) 乡村小屋
    答案:b

  2. “流光换了人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b

  3. 诗人对“儿时痴梦”的感情是? a) 忘记
    b) 怀念
    c) 反感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 李白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者在描述景色与情感方面的异同,李白的孤独与陶渊明的理想化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蔡淑萍《清平乐 游北京大观园》的全面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