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泰寺读曾鸿父侍郎留题有感次韵作侍郎挽歌》

时间: 2025-01-27 03:54:24

斯人千古閟音尘,绝妙肝肠好受辛。

四帙升沉悬日月,百年修短误君亲。

天边尚记丝纶手,地上今无磊砢人。

对此感怀非为此,赎之空拟百其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斯人千古閟音尘,
绝妙肝肠好受辛。
四帙升沉悬日月,
百年修短误君亲。
天边尚记丝纶手,
地上今无磊砢人。
对此感怀非为此,
赎之空拟百其身。

白话文翻译

此人已经离世千古,音讯全无,
他那绝妙的情操让人心痛。
四本书籍的沉浮就如同日月一样,
百年人生的长短误了君亲。
天边尚且记得他那写信的手,
而今地上再无他那坚石般的人。
对这一切的感怀并不是单单为了他,
只是空想着自己赎回那百般的身世。

注释

  • 斯人:指曾鸿父侍郎。
  • 閟音尘:指音信全无,形容死者已逝。
  • 绝妙肝肠:形容其人的情操非常高尚,令人感叹。
  • 四帙:指四本书籍,象征着他的学识和成就。
  • 丝纶手:指书信,用以寄托情感的手,象征他生前的书信往来。
  • 磊砢人:指坚韧不拔的人,形容他的人格。
  • 赎之:指对过去的追思与反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曾任官职,诗歌风格多变,擅长抒情与咏史。在诗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曾鸿父侍郎的追悼,表现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缅怀与哀思,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友谊与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极为深沉,通过对曾鸿父侍郎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死、荣辱的思考。诗人用“千古閟音尘”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沉重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接着,诗人以“绝妙肝肠”来赞美曾鸿父的品德,进一步深化了对其的怀念之情。

在“四帙升沉悬日月”中,诗人提到的四本书籍象征着曾鸿父的学识与成就,暗示着即便是书籍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再以“百年修短误君亲”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亲友的遗憾,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光流逝之痛。

最后,诗人在“对此感怀非为此,赎之空拟百其身”中,表现了对自我生命的反思,试图用追忆来赎回过去的种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揭示了人对于生命、友谊与记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斯人千古閟音尘:此人已逝,音信全无,表现了对其离世的悲痛。
  2. 绝妙肝肠好受辛:其卓越的品德让人痛心,感情真挚。
  3. 四帙升沉悬日月:用书籍的沉浮比喻人生的无常,暗示学识与成就。
  4. 百年修短误君亲:表达对亲友的遗憾和人生短暂的感叹。
  5. 天边尚记丝纶手:天边仍然记得他的书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6. 地上今无磊砢人:现实中再无他的身影,表现对其的怀念。
  7. 对此感怀非为此:感怀并非单纯为他,而是对生命的思考。
  8. 赎之空拟百其身:对自身的反思与追悔,试图以回忆来赎回过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籍的沉浮比作日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对仗:整首诗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人生各个方面的描述,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反思。通过对友人的追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结合,展现了人对于生死、友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音尘: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失去后便是永远的孤独。
  • 肝肠:象征着人的情感与内心深处的痛苦。
  • 四帙:象征着知识与成就,代表了一个人的一生。
  • 丝纶手:象征着书信的温度与情感的寄托。
  • 磊砢人:象征着坚韧的人格与精神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斯人千古閟音尘”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愤怒
    • D. 无所谓
  2. “四帙升沉悬日月”中的“四帙”指的是什么?

    • A. 四本书籍
    • B. 四个朋友
    • C. 四种情感
    • D. 四个季节
  3. 诗中“天边尚记丝纶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友人的遗忘
    • B. 对友人的怀念
    • C. 对友人的愤怒
    • D. 对友人的赞美

答案

  1. A. 忧伤
  2. A. 四本书籍
  3. B. 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亲友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曹彦约 vs. 杜甫
    • 曹彦约的诗强调个体的情感与思考,杜甫则更多反映社会与国家的忧虑。两者都通过个人情感来反映更广泛的社会主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对诗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