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寄朱元晦》

时间: 2024-09-19 22:13:12

碧涧环山麓,高低满百家。

途穷疏骑气,县古听蜂衙。

书倩云中雁,歌烦水底蛙。

阳和不择地,随分得春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通山县寄朱元晦
作者: 汪大猷 〔宋代〕

碧涧环山麓,高低满百家。
途穷疏骑气,县古听蜂衙。
书倩云中雁,歌烦水底蛙。
阳和不择地,随分得春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通山县的山水景色和乡村生活。翠绿的溪流环绕着山脚,山上高低起伏,居住着成百上千的家庭。行程已尽,骑马的气息渐淡,古老的县城里能听到蜂鸣和蝉叫。写信给你时,想请云中的大雁带去,歌唱的烦恼则是水底青蛙的声音。温暖的阳光不分地方,春天的花朵随处开放。

注释

  • 碧涧:清澈的溪流。
  • 环山麓:环绕在山脚。
  • 途穷:路途已尽。
  • 疏骑气:骑马的气息变得稀疏。
  • 蜂衙:蜂鸣声,象征乡村的宁静。
  • 书倩:写信的请求。
  • 阳和:阳光和煦的春天。
  • 随分得春花:春花随处开放,寓意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大猷,北宋时期的诗人与书法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汪大猷游历通山县时,可能是对自然景色的感叹及对朋友朱元晦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恬淡的乡村生活为主题,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美好场景。开篇的“碧涧环山麓,高低满百家”,让读者感受到山水环绕下的村庄气息,展现出一种安静、和谐的生活画面。接着,诗人描写了行旅的疲惫与古老县城的宁静,表现了他在自然与乡村之间的思考。通过“书倩云中雁”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仿佛希望大雁能传递自己的心声。结尾“阳和不择地,随分得春花”更是传达了春天的普遍性与美好,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顽强。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涧环山麓:清澈的溪水环绕山脚,展示出自然风光的优美。
  2. 高低满百家:山上高低起伏,居住着许多家庭,表现出乡村的繁荣。
  3. 途穷疏骑气:行程快要结束,骑马的气息逐渐稀薄,流露出诗人的倦意。
  4. 县古听蜂衙:古老的县城能听见蜂鸣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乡村氛围。
  5. 书倩云中雁:想请大雁带去我的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6. 歌烦水底蛙:水底的青蛙鸣叫,似乎在为诗人歌唱,也反映了乡村的生机。
  7. 阳和不择地:温暖的阳光普照四方,象征春天的来临。
  8. 随分得春花:春天的花朵随处开放,寓意着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把大雁比作信的传递者,生动形象。
  • 拟人:水底的青蛙被赋予歌唱的能力,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对仗:如“书倩云中雁,歌烦水底蛙”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的每一句中都得到了体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涧:象征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
  • 春花: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云中雁:传递思念与友谊的象征。
  • 水底蛙:自然生机的代表,体现了乡村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汪大猷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描写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宁静
    C. 沙漠的荒凉
    D. 海洋的波澜

  3. “书倩云中雁”中“云中雁”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繁星
    C. 信使
    D. 一种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强调个人情感,而本诗则更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