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留别)
作者:刘过 〔宋代〕
着意寻芳已自迟。
可堪容易送春归。
酒阑无奈思依依。
杨柳小桥人远别,
梨花深巷月斜辉,
此情惟我与君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即将离别之际,内心的依依不舍与惆怅。他用心去寻找春天的芳华,已经显得迟缓。面对即将送走春天,心中难免感到可惜。酒宴已近尾声,心中却仍思念着离别的情景。杨柳依依的小桥,远去的人影让人感到孤独;梨花在深巷中,月光洒下斜辉,这份情感只有我和你能够理解。
注释:
- 着意寻芳:专心寻找花香,暗示对春天的珍惜。
- 可堪容易:令人难堪的轻易,感叹春天太快就要离去。
- 酒阑:酒宴结束,酒阑指酒席的尽头。
- 思依依:思念情感深厚,依依不舍。
- 杨柳小桥:描绘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离别的情境。
- 梨花深巷:梨花盛开的狭巷,增添了离别的幽静感。
- 月斜辉:斜照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惆怅的氛围。
典故解析:
此词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杨柳、梨花和月亮的意象在唐宋时期的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及思念的情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文举,号静斋,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婉约,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浣溪沙》写于春天临近结束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光即将逝去的惆怅与对朋友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友谊与离别的普遍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留别)》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开头两句“着意寻芳已自迟,可堪容易送春归”便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对春天的追寻和即将送别的惆怅。接下来的“酒阑无奈思依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酒宴的结束让思念愈加浓烈,仿佛每一杯酒都浸透了离愁。
后面三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杨柳小桥、梨花深巷,月光斜照,这些意象不仅美丽,更增添了离别的情感色彩。尤其“此情惟我与君知”,让整首词达到情感的顶点,表达了那种独特而深刻的情感,只有彼此才能理解的默契与惆怅。
整体来看,这首词在语言上清丽流畅,情感上细腻深刻,是一首值得反复咏唱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着意寻芳已自迟:我本想认真寻觅春天的美好,但已经来不及了。
- 可堪容易送春归:难以忍受春天的轻易离去。
- 酒阑无奈思依依:酒宴已结束,我却无奈地思念着离别。
- 杨柳小桥人远别:在小桥边,杨柳摇曳,伴随着远去的人影。
- 梨花深巷月斜辉:在梨花盛开的深巷中,月光洒下斜辉,增添了离别的惆怅。
- 此情惟我与君知:这样的情感只有我和你能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好事物,增强了离愁的意境。
- 拟人:杨柳、梨花仿佛有情感,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对仗:如“杨柳小桥”与“梨花深巷”,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别时的无奈与思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 小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象征离别的地方。
- 梨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但也暗示着短暂的春光。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照耀着离别的情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柳小桥”象征着什么?
- A. 生机
- B. 离别
- C. 友谊
- D. 春天
-
“此情惟我与君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忍耐
- B. 共同的理解
- C. 高兴
- D. 失落
-
诗中“酒阑无奈思依依”中“酒阑”是指什么?
- A. 酒席的尽头
- B. 酒的品牌
- C. 酒的颜色
- D. 酒的味道
答案:
- B. 离别
- B. 共同的理解
- A. 酒席的尽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绘春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相见欢》:李煜的词,表现对离别的感伤。
比较两首作品,虽然主题相似,但在艺术表现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刘过的词更侧重于离别时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一种更为广泛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