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时间: 2025-02-04 16:0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到侬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迥少知己,碧玉调高空好音。
万叶秋声孤馆梦,一窗寒月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潇潇入短襟。
白话文翻译:
愁苦到了我这个时候,自己倒酒自饮,
点着灯看剑,泪痕依旧深深。
在那黄金台上,知己却少得可怜,
高调的碧玉琴声在空中回响多么美妙。
万叶秋风声中,我在孤馆中做梦,
一窗寒月下,思念着故乡的心情。
庭前昨夜的梧桐雨,
劲风潇潇吹来,浸透了我的短襟。
注释:
- 侬:你,我(方言用法)。
- 挑灯:点亮灯火,古时夜间读书或写字时用的灯。
- 黄金台:可能指黄金台的高雅和孤寂,寓意志同道合者的稀缺。
- 碧玉调:形容一种美妙的音乐,碧玉是古代一种珍贵的玉石。
- 孤馆:孤单的房屋,指诗人独处的环境。
- 劲气潇潇:形容风的力量和声音,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清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某种人生低谷或思乡之情的时刻而作,表达了对过往知己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诗一首》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联写愁,酒自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挑灯看剑则暗示了他对过去英雄岁月的怀念与无尽的感伤。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知己稀缺的惆怅,黄金台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碧玉调则是对美好音调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秋声和寒月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思乡的情感,万叶秋声与寒月交织,既是外在环境的描绘,也是内心孤独的映射。最后一句通过庭前的梧桐雨与劲气潇潇的描写,展现了外界的一种运动感,然而却与心中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到侬时酒自斟:表达了诗人因愁苦而不得不独自饮酒的情景。
- 挑灯看剑泪痕深:通过夜晚挑灯看剑,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泪水的流淌。
- 黄金台迥少知己:强调了在追求高远理想的过程中,知己的缺乏令诗人感到孤独。
- 碧玉调高空好音:描绘了音乐的优美,与孤独的心境形成对比。
- 万叶秋声孤馆梦:秋风的声音引发了诗人对梦境的追忆,表现孤单的情感。
- 一窗寒月故乡心:寒月照窗,隐喻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庭前昨夜梧桐雨:在庭前梧桐的雨声中,诗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氛围。
- 劲气潇潇入短襟:劲风潇潇让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短襟被风雨浸透,传达出一种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金台”比喻理想与追求,“碧玉调”比喻美好的音乐。
- 拟人:秋声、梧桐雨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诗句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愁苦与孤独,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孤独与愁苦。
- 剑:代表过去的英雄气概与理想。
- 黄金台:象征理想与知己的稀缺。
- 碧玉调:象征美好与和谐的音律。
- 秋声: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孤独感。
- 寒月:象征思乡与清冷的情绪。
- 梧桐雨:象征凄凉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酒自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黄金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与知己
- C. 权力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个意象表达?
- A. 梧桐雨
- B. 秋声
- C. 寒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王清惠的《诗一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王清惠更侧重于对知己的渴望,而李白更注重自我的情感宣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王清惠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文鉴赏辞典》:提供古诗的解析和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诗一首》的全面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