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倦行役,秋来瘦几分。
因看河北月,忽忆海东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到疲惫,随着秋天的到来,身心愈发消瘦。此时,看到河北的明月,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海东的云彩。
注释:
- 万里:形容旅途遥远,距离很长。
- 倦行役:形容在旅途中疲惫不堪。
- 秋来瘦几分:随着秋天的到来,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显得更加消瘦。
- 因看:因为看到。
- 河北月:指的是在河北看到的明月。
- 忽忆:突然想起。
- 海东云:指的是东海附近的云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清惠,宋代诗人,字惟道,号拙斋,生于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王清惠在诗歌创作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浓厚的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正值秋季,表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旅途的疲惫与思乡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万里倦行役”直接点出旅途的遥远与艰辛,给人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以“秋来瘦几分”描绘了自己在秋季的无奈与消瘦,秋天的到来不仅是季节的更替,也是心境的变化,显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因看河北月,忽忆海东云”两句中,河北的明月与海东的云彩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现实中所见,后者则是内心深处的思念。明月象征着思乡与团圆,而海东的云则代表着诗人对故乡记忆的追溯,体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细腻,短短几句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既有对旅途的感慨,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更有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展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细腻与深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里倦行役:强调长途跋涉的辛苦,表达诗人对旅途的厌倦与疲惫。
- 秋来瘦几分:通过秋天的变化,表现出人身心的萎缩,暗示季节的变迁带来的情感变化。
- 因看河北月:看到明月引发思乡情绪,河北的月亮成为触发思绪的媒介。
- 忽忆海东云:对海东云的回忆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
修辞手法:
- 对比:河北的月与海东的云形成对照,增强思乡情感。
- 象征:月亮象征思念与团圆,云彩则代表诗人心中对故乡的美好记忆。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旅途疲惫的感叹与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月:象征思念、团圆,具有普遍的文化内涵,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
- 云:象征自由与漂泊,海东的云暗示着故乡的遥远与难以触及的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万里倦行役”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旅途的艰辛
- B. 思乡的情感
- C. 自然的美丽
- 诗人为什么会在看月亮时想起云彩?
- A. 因为月亮和云彩是同类意象
- B. 因为这是他故乡的景象
- C. 因为他在旅途中感到孤独
- 诗中“万里倦行役”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关于月亮与思念的主题。
-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清惠的诗都表现出思乡情感,但李白的诗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王清惠则通过旅途的背景更加强调了环境与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背景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