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凌歊台怀姑溪老人李端叔)》
时间: 2025-04-29 01:20:02意思解释
青玉案(凌歊台怀姑溪老人李端叔)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原文展示:
青鞋忍踏江沙路。恨人已骑鲸去。笔底骅骝谁与度。西州重到,可怜不见,华屋生存处。秋江渺渺高台暮。满壁栖鸦醉时句。飞上金鸾人漫许。清歌低唱,小蛮犹在,空湿梨花雨。
白话文翻译:
我忍心穿着青鞋踏上江边的沙路,却怨恨那人早已骑着鲸鱼离去。笔下的骏马,谁能与我一同衡量?西州再度重游,令人可怜的是,无处可见曾经的华屋。秋天的江面渺茫,夕阳西下,高台上显得更加孤独。墙上满是栖息的乌鸦,醉意朦胧之时写下的诗句。飞上金鸾的那人,似乎再也不可能实现。清歌轻唱,小蛮依旧在,唯有那空中湿润的梨花雨。
注释:
- 青鞋: 青色的鞋子,象征旅行或行走。
- 骑鲸去: 比喻远行或离去,意指心中怨恨那人已经离开。
- 笔底骅骝: 骏马,指诗人所描绘的美好事物。
- 华屋: 美丽的房屋,象征理想的生活。
- 秋江渺渺: 秋天的江面显得辽阔而模糊。
- 满壁栖鸦: 墙壁上栖息的乌鸦,暗示孤寂和忧愁。
典故解析:
- 骑鲸: 此处可能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骑鲸而去,象征着脱俗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金鸾: 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与飞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子贞,号紫芝,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词风清丽脱俗,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周紫芝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使得诗人对理想生活产生强烈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沉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青鞋”踏沙,便引入了旅途的孤独,随后通过“恨人已骑鲸去”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思念。诗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意象,如“秋江”、“梨花雨”,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心境的变化,表现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最后一联,“清歌低唱,小蛮犹在”,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而又无奈的情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而“空湿梨花雨”的意象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凄美的色彩。整体而言,周紫芝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使得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秋日画卷,更是一曲人生的哀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鞋忍踏江沙路: 表达了诗人踏上孤独旅途的决然。
- 恨人已骑鲸去: 充满了对离去之人的怨恨与思念。
- 笔底骅骝谁与度: 询问谁能与自己共同描绘理想的骏马,反映内心的失落。
- 西州重到,可怜不见,华屋生存处: 描述了重游故地却找不到曾经繁华的景象,感叹时光的流逝。
- 秋江渺渺高台暮: 传达了秋天黄昏时分的孤寂感。
- 满壁栖鸦醉时句: 突出诗人在醉意中创作的情景,隐含孤独。
- 飞上金鸾人漫许: 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又感到无奈。
- 清歌低唱,小蛮犹在,空湿梨花雨: 以清歌和梨花雨作为结尾,意境深远,留给人无限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 “骑鲸”象征远行与离别。
- 拟人: “满壁栖鸦”赋予乌鸦以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 诗中的意象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意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鞋: 旅行与孤独的象征。
- 鲸: 远行与超脱的象征。
- 骅骝: 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 华屋: 理想生活的象征。
- 秋江: 生命的变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鞋”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财富
- C. 权力
-
“骑鲸去”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
诗句“秋江渺渺高台暮”中“渺渺”意指什么?
- A. 清晰
- B. 模糊
- C. 明亮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青玉案》同样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具个人情感,周紫芝则更侧重于自然描写与人生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周紫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