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重九》

时间: 2025-04-28 23:40:33

晚秋逢九日。

正怜醉酿寒,叶红山碧。

襟怀感萧瑟。

恰登高眺远,邀宾携客。

快游双屐。

赏重阳、飞觞雅集。

插茱萸、应想明年,来此会知谁适。

更忆。

参军落帽,顷刻文成,捷才无匹。

东篱彭泽。

忽来送酒衣白。

重阳寻佳话,风流高雅,千载犹如面觌。

就黄花、瘦极西风,饱餐秀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重九
作者: 林修竹

晚秋逢九日。正怜醉酿寒,叶红山碧。
襟怀感萧瑟。恰登高眺远,邀宾携客。
快游双屐。赏重阳飞觞雅集。
插茱萸应想明年,来此会知谁适。
更忆。参军落帽,顷刻文成,捷才无匹。
东篱彭泽。忽来送酒衣白。
重阳寻佳话,风流高雅,千载犹如面觌。
就黄花瘦极西风,饱餐秀色。


白话文翻译:

在晚秋时节的重阳节,我正好遇见这个日子,心中怜惜那醉人的酒香,映衬着红叶和碧山。
我的胸怀因萧瑟的秋意而感慨,正好登高远眺,邀请朋友一同游玩。
热情地穿上双屐,赏重阳的美景,举杯雅集。
插上茱萸,想到了明年,来这里的朋友又会是哪些呢?
更让我回忆起,那个参军的少年,刚刚脱下帽子,文采风流,才华横溢。
东篱的彭泽,忽然送来白衣的酒。
在重阳节里寻觅佳话,风流高雅,千年之后仍如面见。
就算黄花在西风中瘦弱,也要尽情享受这美景。


注释:

  • 九日: 指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 醉酿寒: 形容美酒醇厚,令人陶醉。
  • 襟怀: 指人的胸怀和情感。
  • 邀宾携客: 邀请朋友共同游玩。
  • 茱萸: 一种植物,重阳节插茱萸是传统习俗。
  • 参军落帽: 指年轻人参军,落帽意为获得功名。
  • 东篱彭泽: 指陶渊明的东篱,彭泽是指另一位诗人屈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修竹,出生于当代,是一位以抒情为主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对古典诗词的研究。

创作背景:

《瑞鹤仙·重九》创作于重阳节期间,作者在秋意渐浓之时,抒发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重阳节的传统文化和人际交往。

诗歌鉴赏:

这首《瑞鹤仙·重九》充分展现了重阳节的文化气息与诗人的情感。全诗以“晚秋逢九日”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愈发萧瑟的秋日场景,透过“醉酿寒,叶红山碧”描绘出浓厚的秋意与节日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友人的邀请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诗中提到“插茱萸应想明年,来此会知谁适”,这不仅是重阳节的习俗,也是对未来的向往与不确定。诗人以“更忆”引入回忆,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尤其是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充满了对青春与才华的感慨。

结尾“就黄花瘦极西风,饱餐秀色”,则以黄花作为意象,传达了对生命脆弱与美好瞬间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友谊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秋逢九日: 诗人置身于重阳节的时节,感受秋天的气息。
  2. 正怜醉酿寒,叶红山碧: 通过酒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秋季的珍惜。
  3. 襟怀感萧瑟: 描述内心的感触,反映出秋天的萧瑟让人感慨。
  4. 恰登高眺远: 利用登高的行为来象征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
  5. 邀宾携客: 体现出重阳节的团聚与共享的欢乐气氛。
  6. 快游双屐: 描述出游的轻快与愉悦。
  7. 赏重阳飞觞雅集: 强调重阳节的文化活动与品酒的雅趣。
  8. 插茱萸应想明年: 引入传统习俗,表达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性。
  9. 更忆: 引导回忆,情感更加深厚。
  10. 参军落帽,顷刻文成,捷才无匹: 追忆青春的英勇与才华。
  11. 东篱彭泽: 提及陶渊明与屈原,代表着追求高雅生活的理想。
  12. 忽来送酒衣白: 表达了一种惊喜与温暖。
  13. 重阳寻佳话,风流高雅: 反映社交的高雅与历史传承。
  14. 千载犹如面觌: 强调经典之美的永恒。
  15. 就黄花瘦极西风,饱餐秀色: 以黄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人生的经历比作黄花,映射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对仗: 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使得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黄花渐瘦,但生活的美景依然值得品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 象征长寿、团圆的节日。
  • 茱萸: 传统习俗,象征安康。
  • 黄花: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是农历的哪个日子? A. 八月十五
    B. 九月初九
    C. 十月一日

  2. 诗中提到的“插茱萸”是为了什么? A. 祈求长寿
    B. 装饰环境
    C. 送给朋友

  3. 诗人对青春的态度是? A. 怀恋与感慨
    B. 无所谓
    C. 反感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重阳宴》: 同样描写重阳节的欢乐与聚会。
  • 杜甫的《九日登望仙台》: 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秋意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浣溪沙》相比,林修竹的《瑞鹤仙·重九》更注重于节日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而苏轼则更偏向于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现代诗人传记》

相关诗句

晚秋逢九日。下一句是什么

正怜醉酿寒,叶红山碧。上一句是什么

正怜醉酿寒,叶红山碧。下一句是什么

襟怀感萧瑟。上一句是什么

襟怀感萧瑟。下一句是什么

恰登高眺远,邀宾携客。上一句是什么

恰登高眺远,邀宾携客。下一句是什么

快游双屐。上一句是什么

快游双屐。下一句是什么

赏重阳、飞觞雅集。上一句是什么

赏重阳、飞觞雅集。下一句是什么

插茱萸、应想明年,来此会知谁适。上一句是什么

插茱萸、应想明年,来此会知谁适。下一句是什么

更忆。上一句是什么

更忆。下一句是什么

参军落帽,顷刻文成,捷才无匹。上一句是什么

参军落帽,顷刻文成,捷才无匹。下一句是什么

东篱彭泽。上一句是什么

晚秋逢九日。下一句是什么

正怜醉酿寒,上一句是什么

正怜醉酿寒,下一句是什么

叶红山碧。上一句是什么

叶红山碧。下一句是什么

襟怀感萧瑟。上一句是什么

襟怀感萧瑟。下一句是什么

恰登高眺远,上一句是什么

恰登高眺远,下一句是什么

邀宾携客。上一句是什么

邀宾携客。下一句是什么

快游双屐。上一句是什么

快游双屐。下一句是什么

赏重阳、飞觞雅集。上一句是什么

赏重阳、飞觞雅集。下一句是什么

插茱萸、应想明年,上一句是什么

插茱萸、应想明年,下一句是什么

来此会知谁适。上一句是什么